越優秀的人,越喜歡自討苦吃
在最外層的恐慌區,你既害怕又恐懼,因為這遠遠超出你的能力範圍,心理感到嚴重不適。
在舒適區待久了,人難免會止步不前,疲於創新、不敢挑戰自我。
只有將自己置於舒適區之外,進入“學習區”內,嘗試自己未曾嘗試、更困難的事情,才會刺激人的成長。
海底撈上市時,創始人張勇帶了一名“服務員”一起敲鐘。
這名“服務員”,17歲追隨張勇,只有小學文憑,但公司上市當天,身價暴漲30億,一躍成為“打工人上人”。
她,就是海底撈首席運營官楊麗娟。
剛進海底撈時,楊麗娟的工作是服務員,但張勇要求她每天寫工作總結。
起初楊麗娟極度不適,因為她只有小學文憑,文化程度不高,再說了一個服務員要寫啥總結?
不過她還是聽老闆的話,每天哼哧哼哧寫總結。
沒多久,張勇又列出一份書單逼楊麗娟讀書,還讓她去學習電腦。
於是,楊麗娟買書學習,並暗自攢下7000塊錢買電腦來學習。
90年代,一個出身農村、只有小學文憑的女性,按照常規路徑,後半生不外乎打工、結婚、生孩子,未來一眼就能看到頭。
可楊麗娟卻打破了世俗既定的劇本,衝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19歲走上管理路線,成為大堂經理;
21歲從0到1,打下海底撈西安市場。
負責西安市場時,楊麗娟既要和城管打交道,還要在外貼廣告、挨家挨戶地宣傳海底撈。
整整半年時間每天睡在店裡,過度勞累下她的體重只有不到80斤。
後來,西安市場做大,楊麗娟既要做管理,又要愁業績,到了晚上還得繼續學習。
重壓之下,楊麗娟崩潰了,她一邊哭一邊給張勇打電話:張大哥,我真的干不來了,我不想做了!
張勇把她訓了一頓:生意不好,我們慢慢做。但是,你不想學習,不行!你這麼年輕,你什麼都能學會!
就這樣,楊麗娟一路摸爬滾打,什麼不會學什麼,生生改寫了自己的人生:
30歲,成為海底撈唯一一個副總經理;
34歲,接管海底撈的全部門店運營;
40歲,成為海底撈非執行董事、首席運營官;
直到海底撈上市,身價暴漲30億。
從服務員到身價30億的首席運營官,楊麗娟的人生,是一個底層逆襲、一路奮戰的勵志故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挑戰邊界的成長故事。
馮唐曾經說過一句話:
一直自找不舒服,直到再也找不到不舒服,就是一個能成事的猛人。
這個世界上,牛人分為兩種:一種是天才型,屬於老天賞飯吃;一種是進化型,通過不斷學習、不斷摸索,最終脫穎而出。
天才型的牛人不多,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都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持續突破自己的邊界,才能逐漸變牛變強。
一個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取決於他能跨越多少困難。
每次克服困難的過程,都是一次成長。克服的困難越多,提升就越快。
03
那些讓你痛苦的事情
皆是成長
2006年,任正非下令成立一個專門攻擊華為的部門——藍軍部。
所謂藍軍,是指在軍事模擬演習中專門扮演假想敵的部隊,通過模仿對手的作戰特徵,來與紅軍(代表正面部隊)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這個部門最主要的任務是,發現華為的致命弱點或是其中可能存在的漏洞,琢磨如何在未來戰勝華為。
任正非說:
要想升官,先到藍軍去,不把紅軍打敗就不要升司令。紅軍的司令如果沒有藍軍經歷,也不要再提拔了。
你都不知道如何打敗華為,說明你已到天花板了。
任正非何以如此看重藍軍?
作為中國智造的領頭羊,如果華為的產品或是通信技術解決方案存在漏洞,不僅傷害消費者的權益,公司對外的形象與口碑也將大打折扣。
對於一家企業而言,與其被別人發現問題找出漏洞,不如自己發現問題自我解決,並形成良性循環,促進公司做強做大。
弱者給自己找舒適,強者給自己找不適。
作為80後創業者代表人物,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曾經說過:
我一個月前和一個月後必須是不同的,必須不斷成長,挑戰自己和團隊成長的極限。這是我最重要的動力。
牛人如此,何況是我們呢?
《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曾說:未來人類要準備好,每十年要重塑自己一次,扔掉自己過時的知識、技能、經驗、假設和人脈,重新來過。
深以為然。
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歲月從不靜好,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必須不斷突破自己的邊界,挑戰那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保持成長、終身學習。
過程雖然痛苦,但若干年後回過頭看:
那些讓你痛苦的事情,皆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