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最治癒的4句話,讀懂你就通透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最治癒的4句話,讀懂你就通透了
value101 2024-12-16 檢舉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表面陽光開朗像個小太陽,可私下卻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難過;

 

對外人和氣氣,卻總忍不住將自己最差的一面,給最親近的人;

 

明明做什麼事都很努力,卻又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別人甚麼都是對的。

 

如果你有這樣的感受,建議你讀心理醫生羅伯特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故事主角蛤蟆,看似生活得不錯,其實苦惱頗多、心力交瘁。直到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才得以走出陰霾。

 

作者藉由蛤蟆和心理諮商師蒼鷺的互動,帶領讀者如身臨其境般,體驗心理諮商的每一個細節。

 

其中最精闢的四句話,讀懂的人會越活越通透。

 

 

不是發自內心的東西,就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

 

書中,蛤蟆一開始找心理醫生蒼鷺諮詢時,便推說是朋友讓自己來的。

 

蒼鷺提議,如果是為減少朋友的擔憂才來,那麼今天的對話就到此結束。

 

因為只有真正為自己而來,才能獲得心靈的療癒與成長。

 

聽完,蛤蟆急了,覺察到必須為自己負責,於是向蒼鷺醫生表明希望接受治療的真實想法,這才正式開啟心理諮商之路。

 

沒有人能叫醒一隻裝睡的貓,就如同沒有人能要求或強迫他人做出改變。

 

人之所以能改變,只可能是因為他自己想改變。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人生活十分邋遢,他的父母每天耳提面命,卻無濟於事。

 

有天,他突然變得愛整潔起來,跟之前判若兩人。

 

問他為什麼變化這麼大,他說:“我有天心情不好回臥室,看到滿地狼藉的模樣實在受不了,想著以後不能再這樣,自那之後就全改了!”

 

在這世上,沒有人能真正改變你,除非自己願意。

 

如果只是想讓父母滿意、讓朋友開心而做出的行動,都不會喚醒內在驅力。

 

只有當你真正想改變時,各種拖延、藉口才會真正消失。

 

就好比內在的發動機,不需要外在燃料,就能自行運轉:

 

想鍛鍊出好身材,就算打雷下雨,也會堅持運動打卡;

 

想賺更多的錢,會主動放棄“躺平”,研究升職加薪或副業;

 

想成功上岸,會甘願犧牲休息時間來準備考試,力求殺出競爭者的重圍。

 

只有當主觀意願和改變自己的旅程同時開啟,彼時的自我將因內在的覺醒,一路帶你奔向理想的彼岸。

 

 

沒有一種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強烈,沒有一個法官比我們自己更嚴苛

 

有一天,朋友老獾不請自來,跑到蛤蟆的莊園。

 

剛進屋,它就一通點評:

 

稱自己從來不會像蛤蟆一樣下午看電視,評論蛤蟆種的花不如自己種得好。

 

緊接著又說,反正蛤蟆最近在看心理醫生,不如校董的位置就給它坐。

 

蛤蟆氣壞了,在心理諮詢時就忍不住向蒼鷺醫生抱怨:自己被老獾搞得像有罪一樣,以至於連自己都覺得自己有問題了。

 

蒼鷺回答,雖然別人會對我們偶有評判,但自我評判才最苛刻的。

 

深以為然。工作中,因發錯一封郵件,便頻頻懊惱自己為何大意;

 

生活中,因別人的一句陰陽,就整夜睡不著覺,胡思亂想;

 

感情中,因對方的一個皺眉,便開始反思自己哪裡沒做好。

 

殊不知,最容易陷入內耗的,往往是這些對別人寬容,對自己卻十分嚴格的人。

 

作家理微塵曾在書中寫:

 

“不應要求他人成為聖人,因為那是不合理的;也不應要求自己全然無私,那樣會陷入痛苦內耗。”

 

人生是你的,選擇是你的,最後買單的只有你。

 

誠然,自我批評是成長的動力,但若對自己太苛刻,做錯一件事,自己就先崩潰,如此一來,還能留有多少力量繼續前行?

 

接納自己的不足之處,對自己好一點,才能放下重擔,輕鬆前進。

 

 

從當下的你,變成你想成為的自己,必定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書中,蛤蟆在面臨父親和朋友的挑剔指責時,從不敢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只能在事後自己鬧情緒。

 

蒼鷺醫生聽完後,忍不住問蛤蟆,為什麼每次都變回弱小的自我?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