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聰明人”往往不能成大事?

為什麼“聰明人”往往不能成大事?
value101 2020-06-13 檢舉

 

  3)避免兩個陷阱,戰略問題執行化、執行問題戰略化 我覺得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不同的處理組織發展的方法,但是領導力萬變不離其宗,第一重要的還是“斷物” ,其次是“識人”。

  所以戰略思考和執行能力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創業公司的董事會上最容易犯的兩個錯誤是:戰略問題被執行化,執行問題被戰略化。戰略問題被執行化的意思是,明明是老大的戰略想得不清楚,還抱怨說團隊的執行力太差了。執行問題被戰略化的意思是,明明是公司的執行力不行,卻以為是公司戰略出現了問題。

  我覺得世界上唯有“認真”兩個字最可怕。一個好的董事會,最重要的一個能力,就是認認真真、誠誠實實地面對問題。如果是戰略問題,我們就認認真真地討論戰略。如果是執行問題,我們就換人。不要把兩個問題混合起來。

為什麼“聰明人”往往不能成大事?

 

02.最好的管理是沒有管理,小公司要做減法

  領導人做事有兩種風格。

  一種是做加法。它是一種麻痺。很多領導人焦慮地跟我說,你看我的工作計劃很滿,我很忙,我也在盡心盡責,其實這是他們在迴避戰略問題。

  一種是做減法。作為領導人,如果有10件事,只讓你選擇其中一件去做,你會非常痛苦,決斷力是創業者最稀缺的一種素質。

  一個創業公司剛開始就花很多精力做管理是不對的。因為從管理學上看,一個人的有效溝通是不能超過6個人的,超過這個數字,溝通效率會變得非常低下。 所以我覺得小公司,不光要在戰略方向、路徑上做減法,組織上也要做減法。

組織上如何做減法?

  第一, 找盡可能少的人。如果一個小公司連自己的戰略都沒驗證清楚,就開始用一個大公司的視角做人才培養了,這會浪費很多管理精力。小公司要找盡可能少的人,能僱一個人,絕對不能僱兩個人。

  第二,找戰略對口的人。創業公司首先要聚焦業務,想清楚自己的戰略是什麼。確定了戰略之後,要去尋找戰略對口的人才。跟戰略對口的人共事,做事效率才高。

  第三,找能力最強的人。很多創業者跟我說,說服一個有能力的人為自己工作特別難,所以他們就偷懶去找一些信任的人,其實這是對執行力的稀釋。我認為一個公司組隊要避免找能力比自己弱的人,要盡量找能力最強的人。

  最後一點,找能夠自我驅動的人。我覺得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用管理,小公司一定要找能自我驅動的人。

  你為什麼要管他呢?如果他自己上桿子要幹這件事,你唯一干的事情就是梳理業務。

  小公司跟大公司比,優勢就是快。管理對小公司太奢侈了,中大型公司才搞管理。所以,小公司的團隊一定要找能自我驅動的人才。

  當然我今天講的東西,主要是針對初創公司,初創公司應該做減法,但當業務發展到一定階段,肯定是要做乘法和加法的。

03.創始人​​要有不偏不倚的認知

  上面我們講,創業者做決策的時候,要有不偏不倚的自我認知,其實這件事挺難的。很少有領導人會承認是自己的戰略錯了,他們往往把問題歸結於執行。戰略問題執行化不但讓公司喪失了良好的市場時機,而且還浪費了大量的資源。

  很多聰明人之所以沒有做成大事,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創業也是這樣,最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態度。

為什麼“聰明人”往往不能成大事?

 

  雷軍一直說,創業不是人幹的,是阿貓阿狗幹的。他其實想講,作為一個創始人,真的不是一個人幹的活,又要有高度,又要彎下腰來幹活;又要分錢,又要吃苦;又要融資,又要說服別人,別人不喜歡還不能生氣。你沒法任性,因為你一旦任性就要被市場懲罰。所以我覺得創始人真的不是人幹的,而是特殊材料構成的。創業其實就是一個修煉自己的過程,你每天都要讓自己不停地得到提升。

  如何提升呢?我給大家最重要的一個忠告是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客觀。當你客觀,你就會打開內心。當你打開內心,你就有機會接收不一樣的觀點。當你接收到不一樣的觀點,你就能充分發揮你的歸納和演繹。如果你不客觀,你就接收不到外在的信息。如果你接收不到外在的信息,再聰明也無法進化。

  這就是我為什麼一直強調,創始人要有不偏不倚的自我認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