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你討厭的,一直在消耗你
前一陣子,我寫了一篇關於大齡剩女被逼婚的文章:鴻溝,無法逾越:子女和父母之間,是如何變得無話可說的? 有讀者給我留言:
我討厭被他們強迫和嘮叨。
這樣的狀態很常見,我們常常被人用道德裹挾著。
真討厭。
我們為什麼會討厭別人?
討厭一個人,是本能 。
遇到三觀不同的人,我們常常敬而遠之。
假使她一意孤行,不懂邊界,就會讓我們討厭她。
但是,你想過,討厭會讓自己會失去什麼嗎?
01討厭會消耗很多能量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
對於一件事或者一個人嗤之以鼻的時候,我們首先需要能量去了解,然後思考它理所應當被討厭的理由,把自己的“討厭”態度和表情合理化。
甚至,潛意識裡,我們需要這樣一種“討厭”的理由來保護我們的優越感,使自己免於攻擊。
我們要梳理一套邏輯,來證明:被討厭的人理所應當被討厭。
除了了解和找理由所消耗的能量以外,討厭的正式階段才剛剛開始。
當我們真的討厭一種人或事的時候,為了表達這種“討厭”,我們的五官會扭曲到一起,神態會變得誇張,說話時候的語氣也要表現出強烈的厭惡。
我們去為“討厭”尋根溯源,去為“表達討厭”消耗能量。
而討厭的結果,往往是徒勞。
有這樣一個故事:
曾有人主動找上門來和孔子學生爭論,一年有幾個季節。
孔子學生答,有四季。
來者堅持一年有三季,為此爭論不休。
見孔子,孔子答:“先生您說得對,一年有三季。”
來者滿意而歸。
孔子的學生不解。
孔子解釋道:“你沒看到那個人通體的綠色嗎?他是蚱蜢變的人。蚱蜢春天生,秋天死,根本沒經歷過四季。你和他爭辯四季的問題,不是浪費時間嗎?”
我們生活中,所討厭的人,就像故事裡的三季人一樣,與之爭辯,討厭他,永遠不會有答案,只會白白浪費時間。
02討厭的結果,和初心背道而馳
而“討厭”情緒的初心,是希望被討厭的人能夠有所收斂,最後卻變成了一場賣力的表演。
我們要意識到:“被討厭”的人很難因為別人的“討厭”而改變 。
因為一個人可能發生改變的原因,只有“自覺,自知,和自驅”。和別人的反應沒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