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正在承受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那麼快來看看該怎樣解決它

如果你也正在承受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那麼快來看看該怎樣解決它
value101 2020-12-05 檢舉

 

 

豆瓣上曾經有一個小組叫“父母皆禍害”,組員們將父母視做仇寇,發誓要離父母遠遠的,絕不成為父母那樣的人。可是事實上,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活成理想中的自己呢?

 

一個完美的原生家庭也許只存在於理論之中,甚至對於“你究竟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原生家庭”這個問題,我們也很難給出明細的答案,畢竟人生是那麼漫長。就像今天很多年輕家長為了不成為失敗的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時如履薄冰,生怕不小心哪個行為給孩子造成成長陰影。

如果你也正在承受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那麼快來看看該怎樣解決它

 

03.打開原生家庭的心靈按鈕

 

以前看台灣作家吳念真的書,他在《這些人,那些事》的自序中寫道:“有時候會想,生命裡某些當時充滿怨的曲折,在後來好像都成了一種能量和養分,因為若非這些曲折,好像就不會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見別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見的人與事;而這些人、那些事在經過時間的篩濾之後幾乎都只剩下笑與淚與感動和溫暖,曾經的怨與恨與屈辱和不滿彷彿都已雲消霧散。”這和心理學家羅傑斯所說的如出一轍,好的人生,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狀態;是一個方向,而不是終點。決定我們人生方向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們自己。

 

《誰不是帶著傷長大》也從專業方面擴展了這個觀點:父母都是凡人,我們理想中的“完美媽媽”並不存在。我們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童年創傷,它們一直伴隨著我們長大。而“看見”和“承認”是通往和解和療癒的前提。

 

書中傳遞著這樣一個理論:療愈原生家庭傷痛,不是等待父母認錯、道歉,而是把自己愛回來。

 

沒錯,讓原生家庭為自己的失敗人生買單,除了給自己帶來些許安慰外,對你的實際人生並無積極影響。反思童年創傷,是為了避免給下一代造成類似的傷害,並不是讓你一直呆在童年的傷口裡,顧影自憐,淚水漣漣。

 

脫口秀女王奧普拉出生在一個單親家庭,9歲被表哥性侵,從那以後連續幾年不斷遭受性騷擾,14歲跟男友生下一個孩子,對方不聞不問,孩子生下沒多久就天折了。即使有過這樣的經歷,奧普拉還是一步步從黑暗走向光明,最終成為了影響全美的脫口秀女王。

 

張愛玲也擁有糟糕的原生家庭,父母離異,有次被父親關起來,生病也不給治,差點死掉,結果她偏偏寫得一手好文章,成為民國最知名的女作家。

如果你也正在承受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那麼快來看看該怎樣解決它

 

既然他們能做到,那麼我們也可以做到。《誰不是帶著傷長大》這本書告訴你,首先,擁抱自己內心的小孩,與創傷體驗同行。

 

例如,小時候缺愛,成年後該如何解決?作者說:承認傷害曾經發誓,承認痛苦存在,才有機會與它們相遇,與它們對話。如果我們感覺那些體驗太痛苦了,要遠離它,那麼我們也就失去了真正理解痛苦背後的需要,從而更好地管理那些痛苦的體驗,並從另外的渠道滿足自己愛自己的可能。

 

同時,面對傷害性的體驗,要試著去理解這些體驗背後的訴求,這樣,才能找到更多的途徑來滿足自己,而不是停留在期待的世界裡。

 

然後,以現在為起點,嘗試改寫你的人生狀態,比如,承認自己對他人的需要,與戾氣和解,打破“我不能好”的魔咒,反思和堅持,這樣做,才是擺脫原生家庭負面影響的最正確的方式。

 

平時可以多去思考一些關於自己的問題:我從小最需要但沒能滿足的一些心理訴求是什麼?我從小常常有的一些負性情緒是什麼?我生活中最在意最敏感的是什麼?思考這些問題,有助於解開原生家庭的密碼,試著為自己的心理情緒負責。記住,你不需要為不幸的童年負責任,分清此刻和過去的界限才是你應該過的事情。

 

一個人真正的成長,是與原生家庭“斷裂”。在原有的基礎上,發現一個新的自己。不要把原生家庭當作不肯成長、改變的藉口,因為你的幸福、快樂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從今天開始,你所做的每一個選擇,你都要自己負責任。請記得:先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試著對它負責。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