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人過五代另起墳,房過三代必走人」,是什麼意思?
中華文化有著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鮮明特色。在千百年間,我們的老祖宗將他們的經驗和智慧,總結成了一句句俗語,成為了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文化遺產。
俗語中有這樣的一句話,說的是「人過五代另起墳,房過三代必走人」。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無論是祖墳,或是房屋,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祖墳是家族的傳承,房屋是家裡的重要資產,一般來說祖墳和房屋,都是不會輕易變更的。那麼,老祖宗為什麼會有「人過五代另起墳,房過三代必走人」的說法呢?
首先,我們來說「人過五代另起墳」這句話。
在《三字經》中有「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的說法。也就是說,老祖宗認為,九族是指「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當然,也有「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為九族的說法。
而這句俗語中說的是“人過五代”,便是“自己、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五代。意思便是說,祖墳中超過了五代,後輩一般便不再葬到祖墳中了,需要另起一地,重新選擇。
那麼,為什麼老祖宗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其實這樣的講究,也很有道理。雖然說古人重視宗族,但是一代超過了五代,親友間的關係便不再親密,所以五代之後,另起墳也在情理之中。
同時,五人有「五服」之說,老祖宗規定了親屬關係超出了五代,便不再為之服喪的說法。所以,五代之外,另起祖墳,也是理所當然。
同時,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的人生軌跡也是變化的,許多人會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而遠離家鄉,到別的地方生活。這樣一來,生之地,與死之地不同,自然也會有不入祖墳,另起墳墓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