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真的很公平!(深度好文)
面容,是一個人的名片。
從步入社會以來,似乎無時無刻都會聽到“社會不公,長得好能當飯吃”的吐槽。
確實,在這樣一個“以貌取人”的時代裡,良好的形像已經成為了一個人最大的競爭力。
不公平嗎?不。
有句話說:“愛一個人,始於顏值,忠於人品”。
形象,是別人認識你的敲門磚,如果連這塊敲門磚都沒有拿好,那又有什麼資格去抱怨別人不看你的內在。
更何況,你的面容中,藏著的是你的情緒、心態,還有走過的路、看過的書.......
所以,以貌取人,其實很公平。
01
看臉,是人的本能
為“顏值”買單,其實是趨於本心的行為。
顏值不能決定一切,但人的刻板印象認為,外表的美與醜,與內在的好和壞是成正比的。
所以,再碰到一個並不熟悉的人時,人們的目光往往會停留在面容上,而不是急於去探究他的內在。
來說一個故事,1960年,美國總統大選歷史上第一次採用電視辯論,在尼克斯和肯尼迪之間展開。
當時,尼克松已經當了8年副總統,年輕的肯尼迪不過是馬薩諸塞州一名資歷尚淺的參議員,政治經驗不可同日而語。
第一輪電視辯論時,尼克松剛動過膝蓋手術,臉色蒼白,身體消瘦,還發著燒;
肯尼迪則剛剛參加完加州競選活動,膚色黝黑,活力四射。
上台前兩人都沒有請專業化妝師化妝,但肯尼迪的助手幫他簡單地“潤了潤色”,尼克松則隨便抹了點男用粉底霜,結果在黑白電視上顯得臉色更加蒼白,頭頂還有點禿。
競選後的調查結果顯示,靠收音機來聽辯論的,多數投尼克松,而看電視的人,明顯更喜歡肯尼迪。
最終擁有眾多小姐太太支持的年輕帥哥肯尼迪當上了總統。
看臉來決定自己的喜好,並不能說明我們就是一個膚淺的“顏值控”。
心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叫“光環效應” ,說的是人們對他人的性格判斷只需要40毫秒,大概是眨一次眼所用時間的十分之一。所以對第一印象的判斷我們本能會選擇用外表做標準。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顏值即正義”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畢竟,美好是會傳染的,一個精緻,讓人舒服的外貌會更容易引起別人的關注,也自然會獲得更多的機會。
02
相由心生,相貌中藏著你的心態和格局
一個人的修養外化於行,便會表現在人的相貌上。
羅素說過:一個人的臉,就是一人價值的外觀。它藏著你自律的生活,還藏著你正在追求著的人生。
長得好不好,是先天由父母決定的,但得體和精緻卻是後天可以彌補的。
很多人,都會一味地追求內在美,而忽視對外表的重視,在他們的心中,內在美是超越外在美的存在。
殊不知,相由心生,心美則貌美,那些一味強調心靈美的人,心靈未必是真的美,如果心靈真的美了,你的面貌氣色必然是好的,你也必然是自信的。
幾天前,孟晚舟的庭審再次上來熱搜,從零星的幾張照片看來,近2年的監視生活並沒有使她憔悴,反而更加神采奕奕。
兩年前,華為的首席財務官,任正非的女兒,在加拿大被捕。
所有人都以為“這是她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她應該沉默、憔悴、暴瘦十斤。
但每一次從加拿大傳回的照片上能看到,孟女士沒有絲毫狼狽的痕跡。
每一次出庭都淡定自若,沉著無懼,腳步沒有一絲猶疑,眼角眉梢甚至還帶著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