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有“心計”,善於從吃虧當中學到智慧

做事有“心計”,善於從吃虧當中學到智慧
value101 2020-05-28 檢舉

 

“知足”是對一切感到滿意,對所得到的一切,內心充滿感激 ;而 “安分”則是從不奢望那些不可能得到的或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人沒有妄想,就不會有邪念。

所以,從表面上看“吃虧是福”以及“知足”和“安分”會給人不思進取的嫌疑。然而,這些思想也在教導人們能對自己有清晰認識。

做事有“心計”,善於從吃虧當中學到智慧

 

03做事有“心計”,能夠忍讓,懂得吃虧

正所謂:“人非聖賢,誰都無法拋開七情六欲”。但是,要成就自己的事業,就必須分清輕重緩急,該舍的就得忍痛割愛,該忍的就得從長計議。

在我國歷史上,劉邦和項羽在爭霸和立業上,就表現出不同的態度,最終也得到了不同的結果。

楚漢戰爭中,劉邦的實力遠不如項羽,當項羽聽說劉邦已先入關,怒火沖天,大發雷霆,決心要消滅劉邦的兵力。當時,項羽的40萬兵馬駐紮在鴻門,劉邦的10萬兵馬駐紮在灞上,雙方相距僅40裡,兵力懸殊,劉邦身陷險境。

做事有“心計”,善於從吃虧當中學到智慧

 

在這種情況之下,劉邦先是讓張良陪項羽的叔叔項伯去見他,再三表白他無意反對項羽,並想與項羽結成兒女親家,請項伯在項羽面前說句好話。然後,第二天一早,又帶著隨從和禮物到鴻門去拜見項羽,低聲下氣道歉,解除了項羽的怨氣,緩和了他們之間的關係。

從表面上看,劉邦忍氣吞聲,項羽掙得了足夠的面子。事實上,劉邦是靠忍換來了自己和軍隊的安全,贏得了發展壯大力量的時間。

劉邦對不利條件的忍忍和對暫時失敗的堅韌,反映了他對敵鬥爭的策略和巨大的心理承受力。

劉邦正是靠著吃一些眼前虧、吃小虧的技巧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做事有“心計”,善於從吃虧當中學到智慧

 

蘇東坡在《留侯論》曾評價楚漢之爭時說:“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意思是說項羽之所以會敗,是因為他不能忍,不願意吃虧,浪費自己百戰百勝的勇猛;漢高祖劉邦之所以能勝,是因為他能忍,懂得吃虧,養精蓄銳,等待時機,伺機而動,直擊項羽的弊端,最終勝出。#項羽與劉邦#

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許不會遇到這樣一種敵我關係,但無論在什麼條件之下,我們都應該有一個做事的“心計”,能夠忍讓,懂得吃虧,因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舍小是為謀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