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低谷,少跟人說話,多跟書交往
對處於低谷的人而言,書籍中往往蘊含著無盡的能量。
你每多讀一本書,在絕望的時候,就能多一分希望與救贖。
特級教師唐民出生在70年代的農村,日子很辛苦。
於是他從小就拼命地讀書、考大學,想要走出農村。
沒想到,他從師範學校畢業後,卻被分派到了偏遠的鄉村學校。
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還是困在鄉村。
那段時間,他對現狀感到十分痛苦,對未來更是一片迷惘。
這讓他大把大把掉頭髮,整晚都翻來覆去睡不著。
後來,朋友寄來了一本《平凡的世界》給他。
花了幾個通宵讀完後,他看到了一種全新的人生觀、價值觀。
就如孫少平、孫少安兄弟一般,在窮苦的日子中,照舊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他也開始按照書中的觀念去生活,每天認真備課、上課。
他一邊累積鄉村教學經驗,一邊思考特色教育。
就這樣,困擾他許久的負面情緒,自然而然消失了。
幾年後,他因為出色的表現而受到提拔,人生之路豁然開朗。
白岩松曾說過:
你會遇到很多煩惱的事情,苦難會折磨人。
不過書讀多了讀出智慧,總可以好好地,正確地去面對各種突如其來的苦難。
身處困境時,書,就是人最可靠的朋友。
我們所遇到的問題與困擾,其實前人都已經經歷過。
人生的救贖之道,有時候就藏在一個故事,甚至一句話之中。
知名公益人陳行甲說:
在最沒希望的時候讀書,心是往裡走的,人是往山外行的。
沒有人願意跟一個落魄者共情,但書籍卻永遠向任何人敞開心扉。
書讀多了,你內心所有的不平,都能得到撫慰。
只要捧起了書本,即使身處泥沼,你也會生出無限能量。
3
身處低潮時,該怎麼做?
許倬雲的回答,令我無比動容。
他說:“我傷殘之人,要能自己不敗不餒,唯有向內走,安頓自己。”
許倬雲年幼時身有殘疾,不能行走。
他也曾渴望得到別人的幫助,一路走來,受到的唯有嘲笑與憐憫。
悲傷許久,他終於明白,向外尋求終究無法救贖自己。
於是,他便一股腦鑽進書中,日日苦讀。
就這樣,他在文字中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對生命充滿了信心和勇氣。
王陽明說,外求於物不如內求於心,內求於心才能本自具足。
屏蔽外界的聲音,遇事靠自己,才是一個人強大的開始。明威曾多次在戰爭中受傷,好幾次差點死掉。
同時,殘酷的戰爭,也為他帶來了嚴重的心理疾病。
1938年,他的精神瀕臨崩潰,人生也跟著進入了低谷。
當時很多人斷言,海明威沒辦法寫作,已經變成過去式了。
但他既沒有抱怨命運降臨在他身上的苦難,也沒有理會外界的冷眼。
而是獨自躲到了古巴海邊的一間小屋。
在這裡,他沒有找人傾訴衷腸,而是一邊透過讀書修心養性,一邊靠寫作來羈解心結。
終於在1952年,他寫出了轟動世界的《老人與海》,人生也跟著走向了巔峰。
真正厲害的人,都有一種向內求的智慧。
無論遭遇了什麼事情,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跟外界訴苦,而是保持沉默,向內探求。
心理學家把人的價值觀分為兩類,一類叫做“弱勢價值觀”,一類叫做“強勢價值觀”。
弱勢價值的人,喜歡向外歸因,一旦遭遇了挫折,就會四處抱怨。
而強勢價值觀的人,凡事內求。
他們在落難之時,會先從自身找原因,而後靠自己,一點點改變嘗試,一步步走出來。
人在低潮時,戒掉抱怨、向內生長,才是一個人真正強大的開始。
▽
曾有人問蔡瀾:自己近來事事不順,覺得人生暗無天日,如何排解?
蔡瀾答:關門,閱讀。
在被現實打擊時,與其奢求外人的幫助,不如關起門來,以書自渡。
當你閉上嘴,翻開書,向內求,路就會在你腳下延伸。
點個讚吧 ,把目光投射在自己身上,就算身處低谷,生活也終能迎來新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