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開始變強的徵兆:懂得停下來休息
清華大學教授寧向東說過一段話:
整個社會陷入了一場忙碌症,呈現出了一種病態。
我們被快節奏的時代裹挾著,內心的焦慮無間斷地放大,終於迷失了方向。
很多時候,人的痛苦、迷惘、疲累,都是自己帶給自己的。
總像個陀螺一樣,一刻不停地工作,你就注定變得麻木、脆弱。
懂得休息,及時養精蓄銳,才是一個人強大的開始。
1
心理諮商師狄美林,分享過考研學生小李的案例。
為了順利上岸,小李剛準備考就告誡自己:
“當你休息的時候,別人在瘋狂做題,那就別怪人家上岸,你還待在水里。”
那些日子,他沒日沒夜地學習,每天睡覺時間甚至不到5小時。
解題累了就背書,背書疲了再刷題。
就這樣,他瘋狂地連軸轉,一刻不停。
直到有一天,他發現記憶力快速衰退,很多知識點怎麼背都記不住。
碰到稍難的題目,腦子就如一團亂麻,完全沒有頭緒。
最終小李的精神徹底崩潰,準備許久的考試,也以失敗告終。
狄美琳在案例結尾寫道:
「皮筋太緊會崩,琴弦太緊會斷,人活得太緊,精神必然也會垮掉。」
現實中不乏小李一樣的人,為了學業、為了事業,通宵達旦地忙碌。
卻不知,長期透支精力,只會讓人在高強度的壓力中加速潰敗。
作家梁爽曾在書中訴說自己的經驗。
有一段時間,她為了趕新書,忙得不可開交。
每次困得睜不開眼的時候,就用冷水沖臉逼自己。
結果一章幾千字的內容,她反覆修改十幾遍,也難盡人意。
更讓她痛苦的是,她的身體也跟著出現問題,常常頭暈目眩。
直到有一天,她實在難受得不行,就把待辦事項全部取消,悶頭痛快地睡了一覺。
沒想到,隔天一早醒來,她只覺神清目爽,甚至腦細胞都跟著活躍起來。
當她再次坐在電腦面前,寫作靈感噴薄而出。
原本修改十多遍無果的內容,很快就出稿了。
經過這件事,她說自己明白了一件事:想要把文章寫好,必須先學會休息。
正是充足的睡眠休息,給了大腦恢復能量的時間,她這才寫了一篇不錯的文章。
在物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金屬疲勞」。
簡單說,就是指金屬材料在長期負荷中,會出現斷裂。
就連金屬都會疲勞損壞,更何況只是血肉的人。
管理專家中島孝志說,要從根本緩解疲勞,只有充足的睡眠休息。 不管生活有多匆忙,都別忘了定時休息。
大腦放鬆了,才能迸發出新的靈感;身體鬆弛下來,才有繼續前進的能量。
當你學會好好休息,整個人才會容光煥發,滿懷熱情投入當下的生活。
2
聽過人資專家鄭小焦的一次分享。
他曾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兩年半,是部門表現最好的,深受老闆器重。
但就在即將升職加薪的關頭,他辭職了。
週邊朋友都很不懂,他解釋:
這家公司太忙了,忙到我沒時間休息,沒時間成長。
即便看上去公司會給你一直加薪,其實漲幅有限。
無論做什麼工作,空閒時間越多,你的薪水漲幅空間才是越大的。
後來,鄭小焦跳槽到一家閒暇時間較多的公司。
每天他都能不斷充電,學習專業相關技能。
沒多久,憑藉強悍的專業技能,他就實現了薪資翻倍。
現如今,很多人每天忙得像個陀螺,白天工作,晚上加班。
第二天起床,又重複前一天的狀態,周而復始。
看似做了很多事情,卻沒有實質的成長。
編劇霍昕寫過一個故事。
有一家日企業務繁忙,就透過付加班費的方式,鼓勵員工延後下班時間。
很多員工為多賺這筆錢,一直忙到晚上10點。
然後他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宿舍,簡單洗漱一下,就躺上床沉沉睡去,第二天又睡眼惺忪地上班。
但有一個年輕人劉元,他與眾不同,永遠準時下班。
回到宿舍,他什麼都不做,第一件事就躺在床上閉目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