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幸福的家庭,都守好了這3條原則,差一條也不行

真正幸福的家庭,都守好了這3條原則,差一條也不行
value101 2023-04-10 檢舉

 

上週,學堂又收到一封長信,可謂是把自己家庭的整個發展史都一股腦兒寫出來了。平心而論,信中的夫妻二人感情和睦,兩個孩子也活潑可愛,稱得上是令人羨慕的四口之家。

 

只是在信的末尾,媽媽的口氣仍舊充滿了不確定,似是想要獲得別人的肯定一般:

 

“這孩子我培養得挺好吧?”

“我這樣應該算是個好媽媽了吧?”

“我們的家庭還挺幸福的吧?”

 

沒想到最後這個似問非問的問題,反而引發了編輯老師們強烈的共鳴。

 

結了婚,當了媽,誰不是摸著石頭過河?誰不是生怕自己哪件事做得不好,給家庭和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誰又不想有個幸福和諧的家呢?

 

正如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所說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在我們編輯老師的討論中發現,獲得了幸福的家庭,都堅守著這三個原則。

 

在夫妻關係中,不總想著改變對方

 

結婚這麼多年,琳琳和老公感情一直不錯,只有一件事,會讓他們反反复复地吵:

 

“我老公一直是走'極簡風'和'斷捨離'那個路子的,但我在經歷了一次次突如其來的封控以後,已經養成了實打實的'囤積癖'……”

 

“上次買洗衣液已經是半年前了,快補貨!”

“家裡沒開封的手紙就剩一提了,得趕緊出去買!”

“這家的調味品正在打折,來一箱!”

 

琳琳老公極力宣傳“斷捨離”的好處,經常沒頭沒尾地突然來一句“你要是把那堆消毒液扔了,咱家至少能變大五個平方”;琳琳則覺得老公站著說話不腰疼,不知道體諒她的良苦用心。

 

吵到氣頭上,琳琳老公說她“物慾太重”,琳琳回懟老公“甩手掌櫃趁早閉嘴”。

 

隱患埋下,夫妻倆開始處處較勁:今天他忘記出門時把垃圾帶走,就是心裡沒有這個家;明天她沒做他想吃的菜,就是不在意他……

 

他們都想讓對方站到自己這邊,甚至覺得“不肯為我改變,就是不夠愛我”。

 

所幸在事情變得更無法挽回前,夫妻倆察覺到了這種危險信號,決定一起去找心理諮詢師聊聊。而在諮詢師的引導下,他們漸漸意識到自己對伴侶的這種干涉,已經遠超界限。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夫妻關係的和諧程度,往往是一個家庭幸福指數的基石。

 

真正能夠細水長流的夫妻關係,不是你愛我所以你要按照我的喜好來改變自己,而是我愛你所以我尊重你的意願與選擇。

 

我們結婚也不是為了把對方變成和自己一樣的人,允許分歧存在,並學會從分歧中發現快樂,這是幸福家庭的第一個原則。

 

面對長輩時,和伴侶一起守護邊界

 

心理學家李松蔚老師曾分享過這樣一個真實案例。

 

來訪的這對夫妻,在孩子出生後,商量好請婆婆來幫忙。妻子也做好了以後和婆婆共同生活的準備,沒想到幾個月之後,夫妻倆就走到了離婚這步田地。

 

表面上看,爭吵是因為婆媳在經濟觀念上的差異。

 

丈夫在學校讀博,家裡的收入主要靠妻子,但他們住的這套房子,是婆婆攢錢出的首付。

 

也是因此,婆婆覺得自己算半個主人,剛進門就開啟了“挑剔模式”,她覺得這個房子佈置得太過花哨,不講求實用,只追求美觀,實在是浪費。

 

除此之外,她對兒媳婦大手大腳的樣子也不滿意,妻子態度堅決:“我花的都是我自己掙的,怎麼花我說了算。”

 

妻子還經常扔掉一些過時、沒用的東西,卻正好踩到了婆婆的雷點,在她看來,這都是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能用上的寶貝。

 

於是家裡就開始上演這樣的一幕:兒媳婦上午剛扔掉的東西,下午就又被婆婆撿回來。

 

兒媳婦自然不樂意呀,問婆婆為什麼,婆婆套用兒媳的邏輯,懟回去:“我出錢買的房子,擺什麼東西我說了算。”

 

那麼讀博的丈夫又在其中起到了什麼的作用呢?

 

他對妻子說:“看在我的面子上,你忍一忍。”

 

他對媽媽說:“看在我的面子上,你忍一忍。”

 

直到心理諮詢師介入,丈夫還在和稀泥:“我希望我媳婦能夠跟我媽互相體諒,她們都是好人。”

 

說真的,我甚至覺得“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就是在這個家庭率先爆發的……

 

矛盾並不只屬於婆婆和兒媳,“隱形的丈夫”往往也會讓事態變得更不可控。

 

其實最理想的情況,應當是兩個人進入婚姻前,就在如何處理與長輩的關係一事上達成一致。

 

不過現在開始也比繼續逃避要好,即便人到中年,只要依舊對此感到困擾,就可以找機會和伴侶聊聊,例如:

 

“我們要不要接受父母的援助,包括經濟和人力?”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