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蘇東坡》:看不懂是故事,看懂了是人生

紀錄片《蘇東坡》:看不懂是故事,看懂了是人生
value101 2023-04-07 檢舉

 

 

世界以痛吻他,

他卻報之以歌。

作者:洞見Leyla

為什麼世人皆愛蘇東坡?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人間絕版”;

錢穆說:“他是罕見的千古完人”;

余秋雨也說:“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上最可愛的人格典型”;

只要你讀宋詞,就繞不過他的《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念奴嬌·赤壁懷古》;

只要你練書法,就繞不過他的《黃州寒食帖》;

即便你不練書法也不讀宋詞,那你多少也聽過他的東坡肉。

數百年來,蘇軾被譽為最有影響力的中國文人。

他的一生波瀾壯闊,體會過常人難以體會的心酸與曲折。

但無論命運如何攪弄,他都能把失意化作達觀,把挫折化作歷練,活出自己的灑脫與從容。

如果你也愛東坡,那麼這部央視力荐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蘇東坡》,你一定不能錯過。

該片拍攝歷時兩年,走訪了十餘國家和地區,訪問了數十名專家學者。

立體全面地再現了蘇軾對生命和人世感悟的全過程。

一經播出,更引發了上千萬網友的熱議與點贊。

看完這部紀錄片,你就能閱盡人間滄桑,洞悉人情冷暖,從此變得通透釋然。

1

第一集雪泥鴻爪:人生起落是無常。

紀錄片第一集講到,蘇軾少年時期在家鄉就頗有名氣。

二十一歲考中進士,很快名滿天下。

當時他參加“千年科舉第一榜”,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傳閱京城,令其聲名大噪。

恣意的文采、豐厚的學識,引得歐陽修連連感嘆:“三十年後沒有人會談起我了。”

果不其然,蘇軾三十歲時,已經是風頭無兩的舉世文豪了。

人們傳閱他的文章,模仿他的衣著,甚至連當時的曹太后,都是他的忠實粉絲。

然而命運莫測,世事無常。

十數年後,一樁“烏台詩案”,讓蘇軾的人生徹底改變。

有人找出蘇東坡的詩集,指責蘇東坡譏諷朝政,犯欺君之罪。

差官氣勢洶洶,闖入蘇軾的家。隨後又粗暴地用繩子將蘇軾捆綁起來,將他押入牢獄。

從萬人敬仰的朝廷高官,到一朝落獄的階下之囚,不過短短數月的時間。

曾經,蘇軾身邊朋友雲集,但一朝落難,卻無人問津;

曾經,他住在富麗堂皇的別院之中,只一次誣告,就陷入了漆黑的牢房。

《紅樓夢》裡有言:“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

人世的變幻往往超出我們的預料。

今天你身居高位,明天可能就重重摔下;

今天你狼狽不堪,明天也許就扶搖直上。

生而為人,誰不是希望在這個殘酷的世界,擁有順風順水的一生。

然而命運的大手輕輕一撥弄,再亮眼的光環也變得黯然失色。

這世上,風光得意總是僥倖,跌宕起伏才是人生。

學會接納無常,才能擁抱和珍惜,每一個日常。

 

2

第二集一蓑煙雨:命運的苦痛,都是來渡你的

“烏台詩案”之後,漆黑的監獄從此成為蘇東坡的精神噩夢。

在被關押的103天裡,他見識過監獄的陰暗潮濕,也體會過人情的冷漠無常。

103天后,蘇軾僥倖得到釋放。

但同時,他又在漫天飛雪之中,被再度貶至黃州。

初到此處,驚魂未定的蘇軾,躲在屋內,整天閉門不出。

但逃避解決不了問題,一家人的飲食起居,還需要他獨自扛起。

蘇軾的朋友馬夢得,為他在城東謀得一塊無名高地。

於是蘇軾脫去了文人的長袍方巾,穿上了農人的芒鞋短褂。

他築水壩,建魚池,養牲口,種糧食。辛勤的勞作,讓他忘卻了曾經瀕臨死亡帶來的恐懼。

某天,驟然的暴雨從天而降,人們驚呼著躲避,只有蘇軾沒有閃躲。

沒過多久,雨停了。

就在這急劇變化的陰晴裡,他悠然地吟出一句: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世事的風雨滄桑,草木的萬千變化,都被收納進蘇軾的生命裡。

他開始明白:所有的榮華與苦難,不過是生命中的一場歷練。

不經歷風雨,怎知陰晴圓缺;沒嚐過雜陳百味,怎曉命運幾何?

水到絕境是風景,人到絕境是重生。

艱難的處境,是人生必經之苦,沒有人可以逃脫。

但只要你扛住歲月的疾風驟雨,再柔弱的身軀也會長成鋼筋鐵骨。

那些受過的傷,流過的淚,終有一天會變成你腳下的路。

所有的痛,都是來渡你成為更堅強的人,支撐你走向更廣闊的餘生。

 

3

第三集大江東去:所有失去,都會得到補償。

余秋雨說:“蘇東坡成全了黃州,黃州也成全了蘇東坡。”

第三集講到,黃州的這段歲月,是蘇東坡文學和藝術創作的巔峰時期。

那時候,他每天腳穿草鞋,頭戴斗笠,乘一葉扁舟,浪跡山水之間。

他跟漁人樵夫相處,經常被醉鬼推搡謾罵,世間已經沒有人能認出這位大文豪了。

曾經親密無間的朋友,此時也沒有一人對他表示關心和撫慰。

他垂下身段給別人寫信,得到的永遠是杳無音信。

他孤獨徬徨,卻無人傾訴;他惆悵迷茫,卻無處吐露。

無聊之際,他只能將心中所思所想,寄託於詩文之中。

詩詞中的一字一句,蘊含著他政途的失意,也平復著他受傷的心境。

俗話說,寂寞出才子,磨難出偉人。

在黃州的五年,蘇軾的才情得到了一次巨大的昇華。

他成熟於滅寂後的再生,成熟於窮鄉僻壤,也成熟於無人陪伴的寂寥和孤獨。

歲月的大江東去,讓世間少了一個懷才不遇的官員,卻多了一位千古流芳的詩人。

這,或許就是命運的另一種補償。

古人云,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沒有誰的生活是完美無缺的,遺憾和缺失都不過是人生常態。

從另一種角度看,人生的所有失去,都有其必然。

因為不再擁有,所以需要重新出發去尋找。

因為心有不甘,所以會更加盡力地去獲得。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