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這種話的人,千萬不能深交

常說這種話的人,千萬不能深交
value101 2022-12-07 檢舉

 

 

當現實中遇到「負面投射」時,我們常常無法改變別人。

 

與其期待別人不「投射」,不如自己及時拒絕。

 

接下來我們重點講講,如何來拒絕「負面投射」。

 

 

拒絕負面投射:覺察+提升價值感

 

投射成功需要2個步驟:

 

一方發出「投射」,

另一方認同了「投射」。

 

這意味著,在面對「負面投射」時,我們可以選擇拒絕認同。

 

拒絕的前提是,你有沒有意識到,自己被「投射」了。

 

在阿芬與小D的例子裡,當我告訴阿芬「投射」的原理後,她就能夠慢慢釋懷了。

 

後來小D再說她,阿芬就會在心裡提醒自己:她說的是她自己,不是我。

 

當這麼想時,阿芬就不會再去反思自身,或是改變自己的行為,繼而變得可以從容面對攻擊了——

 

你罵你的,我自己該干嘛幹嘛。

 

或許你會擔心:

 

別人對我們的批評,除了是「負面投射」,

 

也有可能是中肯的建議呀,該如何辨別呢?

 

在這裡,與你分享3個供參考的判斷指標,當情況符合以下情形,則更傾向於是「負面投射」。

 

當有人說你不好時,先不用馬上否認自己,先想以下幾個問題——

 

1、他對你的評判,是否更像說他自己?

 

當別人說你自私,可以對比下你和對方的行為,看下這個形容詞放誰身上會更加貼切。

 

例如阿芬發現,自己主動幫人,這並不自私,而小D總要求別人幫忙,這更像是自私。

 

這就意味著,小D對阿芬的評判,其實就是一種「負面投射」。

 

2、是否很少有人這麼評價你?

 

我們每個人,都會在過往的關係裡,形成對自己的大概認知。

 

像與阿芬相處過的人裡,大部分都會評價她待人友善。

 

當突然遇到一個截然不同的評價(自私)時,尤其需要警惕。

 

因為反常態的評價,極有可能就是源於對方的「投射」。

 

與此同時,保持豐富多元的社交,也有利於形成更加準確的自我認知,有助於更好地識別「投射」。

 

3、對方是否拒絕澄清/討論?

 

正常的批評,是能夠接受澄清和討論的。

 

比如,你覺得我自私,但我不認同,咱倆是可以對此進行理性探討的。

 

並且,當我調整了行為,你也會自然改變對我的看法。

 

相反,「投射性的批評」,往往是不接受反駁的。

 

他們會一口咬定你就是不好,完全聽不進不同的聲音。

 

以上,就是在日常的關係裡,用於識別「投射」的方法。

 

而在現實中,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來自「權威的投射」

 

本來我覺得自己很不錯,但遇到一位權威人士認為我不好,於是便陷入嚴重的自我懷疑中。

 

假設說阿芬自私的並不是同事,而是上級的領導,或者是長輩、老師等有一定權威的角色,那麼應對的難度也會增加。

 

對於這種情形,我們可以做的有3步:

 

1、接納自我懷疑。

 

需要承認的是,在這種情況下,會懷疑自己是非常正常的。

 

像梁朝偉擁有影帝級的演技,也曾坦言,自己在拍《阿飛正傳》時,一場只有一句對白的戲,足足NG了27次。

 

導演王家衛依然覺得不滿意,心態崩潰的梁朝偉回家就哭了一個星期,覺得是自己不會演戲。

 

但這真的是梁朝偉不夠好嗎?

 

背後也可能是王家衛沒想好自己想要怎樣的效果,內心的焦慮「投射」出來,所以覺得怎樣都不好。

 

所以,當懷疑襲來,可以提醒自己:

 

沒關係的,每個人都會有懷疑自己的時刻,這很正常。

 

2、保留對自己的評價權。

 

我們可以聆聽權威的看法,但要記得始終保留評價自己的權利。

 

周杰倫在剛出道時,雖然才華嶄露頭角,但依然有不少音樂人評價他風格怪異,勸他換一種更加主流的風格。

 

但他沒有把權威的評價和自己劃等號,依然保留自我評價的權利。

 

也正因為他心中一直有一部分是認可自己的,所以才能夠走到最後。

 

3、提升自我價值感。

 

提升價值感,需要堅持活出自我,做自己認可的、有價值的事情。

 

這個過程沒有捷徑,只能一步一個腳印。

 

這並不容易,但只要走下去,我們就越活越有力量,越來越能夠經受起外界風雨的吹打。

 

谷愛凌在自己熱愛的冰雪運動上,投入了大量的練習,最終斬獲奧運金牌。

 

在這個過程中,她也獲得了堅實的自我價值感。

 

賽后有記者向她發出尖銳的提問:“美國有觀眾並不喜歡你,對此你怎麼看呢?”

 

谷愛凌雖然年紀不大,但面對質疑時,回答得很輕鬆:“他們不喜歡我,是他們的損失。”

 

這背後,是她很清楚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也承認身上有閃光的地方。

 

所以不會因為別人說她不好,就馬上懷疑自己。

 

堅實的價值感會形成一道牢固的屏障,對迎面而來的流言蜚語進行過濾,把那些不符合現實的「投射」擋在外面,從而保護好自己。

 

 

寫在最後

 

我講識別關係中的「惡性投射」,並不是說拒絕自省,而是想說:

 

雖然「投射」有時會給我們帶來不少困擾,但也不全是壞事;

 

這也是在提醒我們去覺察自身,學會聆聽自己聲音,而不是完全被外界左右。

 

更好的平衡狀態,應該是既有自省能力,也有拒絕「惡性投射」的能力。

 

任何人格的發展成熟,都需要一次次面對外界「投射」的歷練,然後一點點地壯大自己的內心。

 

就像一個小樹苗,需要在經歷了風吹雨打,才會長成茁壯的參天大樹。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