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
在最近的演講中,我愈來愈強調“ 個人責任制 ”——
你所持有的情緒感受模式,會讓你在自己的生活環境、生命情境中,創造出符合你這種情緒模式的事件和人物,好讓你去感受到它們。
所以,當我們不喜歡我們感受到的東西時(自卑、悲傷、委屈、鄙視、自責等),就會把讓自己感受到這些東西的人事物推開,或者是想修正它們、責怪它們,反正就是找外面的麻煩 。
因為改變自己行之有年、根深蒂固的情緒習慣,是比較困難而且不舒服的(但是一旦改變,那就是一勞永逸的解放了)。
去修正外面的人事物,不但有對象可以戰鬥(相較於和自己較勁),讓自己的生命增添各種色彩,而且可以責怪對方、製造各種戲碼,讓我們的存在更有感覺。
很多人不會平平靜靜的過日子,一定要在生命中有各種劇情的戲碼,才覺得自己是活著的。
但是,這種戲精,通常也不快樂。因為他們的各種關係一定比較緊張,工作連帶會受影響,而身體更會在一定的年齡之後,呈現出問題。
01.你的幸福有前提
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我苦口婆心說了半天,演講完畢開放問題時,還是有一個可愛的小女人舉手發問,投訴她老公。
她說在結婚前,老公還挺能賺錢的,婚後,卻愈來愈不能掙錢,全家的生計都變成靠她一個人,然後她驕傲地說,她一年能掙到200萬。
老公不能掙錢,她覺得委屈,語氣中諸多嫌棄。我問她為什麼不能接受老公就是這樣的人?
她大聲回應,“可是為什麼我們結婚前他能掙錢呢?”我開玩笑說,“你克夫吧!”
其實,這句話多多少少有點真實的成分。
倒不是說她讓老公運氣不好、掙不到錢,而是她這樣強勢而且自傲,可能在關係中會讓男人退縮 ——反正你會賺錢,你又那麼得意,那就你掙吧!我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用,乾脆放棄。
當然,他老公的這種無力感,也是來自於童年時期,無論如何取悅母親都無法如意的挫敗,所以,“放棄”,是她老公面對這種無力感、挫敗感的防禦方式。
我也開玩笑的和她說,我就不介意我的男人不掙錢啊,他只要自己開心,對我又好,何必在乎錢是誰掙的呢?
她反駁說:“那是因為你有錢。”
我笑了,我說:“ 我有錢,是因為我要的不多。 今天我如果嚮往豪宅名車、喜歡珠寶名牌,那我會覺得我的錢不夠用。你自己那麼會掙錢,還想要更多,問題是在誰身上呢?”
在一開始演講的時候,因為是張德芬幸福研習社的主題演講,我問大家,是不是真的想要幸福 ,所有人都異口同聲的說: 真的想要。
那這個例子在這裡就現出原形了。你真的想要幸福快樂,為什麼在這件事情上面“作”呢?
顯然,這個小女人表面上執著於“希望男人掙錢”,但又希望自己能夠勝過男人,陷在這樣的思維模式當中,她離幸福是愈來愈遠的。
她覺得自己養家、男人不掙錢很委屈,她需要男人掙錢才會覺得幸福。所以,她對幸福的要求,是有前提的——規定一定要在某種情境下,她才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