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四十才明白:因果循環,皆有定數

人過四十才明白:因果循環,皆有定數
value101 2021-06-30 檢舉

 

 

中年的他,朋友圈越來越小,飯局少了,活動少了,更多的時候他總是一個人。

 

但是他卻並不覺得孤獨,閒時給陽台上的花草澆澆水,看水滴落下亦是一種幸福。

 

週末和放假時,拎著魚竿去釣魚,看街邊老頭下盤棋,都能夠在平淡中慰藉內心,與自己好好相處。

 

女作家三毛曾說:

“我喜歡適度的孤獨,心靈上最釋放的一刻,總捨不得跟別人共享。”

孤獨並不可怕,更不是洪水猛獸,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日子之外,讓自己的心享受獨處,其實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人生已經過半,越往後越是要面臨生離死別,讓自己適應孤獨,並從孤獨中體味生命的真諦。

 

正如青年作家獨木舟所說:

“其實一直陪著你的,是那個了不起的自己。”

 

活在自我的世界中,與孤獨做朋友,才是中年以後的我們,一種人生常態。

人過四十才明白:因果循環,皆有定數

 

人過四十才明白:因果循環,皆有定數

 

價值:釋放負能量,積蓄正能量

 

情感作家蘇芩說,做人別太喪,低能量的你遇不到高能量的人生!

 

當我們總在抱怨不如意的時候,機會早就溜得無影無踪了。

 

最好的一切,總在你正能量爆棚時,不邀而至。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23歲時就以一篇《飼育》獲得芥川獎,成為日本文壇冉冉升起的新星。

 

然而在人生最得意時,兒子卻發現頭蓋骨發育異常,即使經過手術,依然是個發育遲緩的孩子。

 

大江健三郎難以接受,曾在一篇《同情》的文章中,描寫自己帶著6歲的兒子去百貨商場,差點把他遺棄的過程。

 

找到兒子時,大江健三郎才覺得後怕。

 

後來,他開始用積極的眼光看待生病的兒子,並在漫長的人生中,找到跟兒子平等的和解方法。

 

也正是因為如此,大江健三郎在寫作中,更能從正能量出發,用文字帶給讀者更多的啟發和思考。

 

曾有智者告誡我們:

“如果身處順境,千萬不要張揚,要和滿山的杜鵑花一起綻放。

 

如果身處逆境,千萬不要放棄,要像開敗的白玉蘭一樣,在下一個春天再向世界招手。”

 

人生總是起伏不定,當諸事不順的時候, 不要被負能量打敗,而是要朝著積極的方面去努力。

 

哲學家趙鑫珊說過:

“所謂高質量人生,其實就是平衡不斷遭到破壞和重建。”

當我們能夠始終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困難挫折的時候,會發現即使人生旅程已經過半,我們依然能夠活得平衡安穩。

人過四十才明白:因果循環,皆有定數

 

人過四十才明白:因果循環,皆有定數

 

人生:適應忙碌,享受生活

 

席慕蓉在《寫給幸福》中說:

“挫折會來,也會過去,熱淚會流下,也會收起。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氣餒的,因為,我有著長長的一生。”

 

是的呀,我們都有長長的一生,即使人到中年,下半生依然值得好好過。

 

作家梁實秋在《中年》中這樣寫道:

“中年的妙趣,在於相當地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他樂於去文學創作,也樂於去享受生活。

 

他把自己的屋子命名為“雅舍”,在雅舍中讀書、看戲、喝茶、談人生。

 

《閒暇處才是生活》一書中就精選了梁秋實最有生活味道的《下棋》、《喝茶》、《散步》等文章。

 

年輕時候一直忙碌,中年才開始生活,不算晚,問題在“生活”二字如何詮釋。

 

忙碌是人生的常態,享受亦是人生的姿態。

 

當然,走過半生,我們都明白,忙要忙的有質量,閒要閒的有分寸。

 

忙著掙錢養家,不要忘了身體第一;閒時享受生活,還要記得當下一刻。

 

只有把握好忙與閒,我們才能掌控人生,才能在人生下半場更加淡定從容。

 

 

懂得平衡人生,才是中年人的智慧。

 

畢竟,人生,就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一邊選擇,一邊放棄。

 

今天陌生的,是昨天熟悉的;現在記住的,是以後淡忘的。

 

不管是人生選擇了我們,還是我們選擇了人生,明白人生就是一場輪迴,會讓我們的人生走得更輕鬆自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