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說90%的加班都是自找的?

為什麼我說90%的加班都是自找的?
value101 2021-01-26 檢舉

 

上個月,好友從紐約來找我玩。我們在鄉間小路上散步,聊起了九年前工作時對彼此的印象(之前是同事)。

好友說,她對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剛一起工不久的某天,快到下班時間了,她做好了加班的準備,問我打算幹到幾點。

我卻一臉嚴肅地對她說“我要按時下班”。

她感嘆道:“你幾乎每天都能做到,太神奇了。也是從那時起,我才知道真的存在按時下班這件事。”

實在慚愧,“按時下班”居然成了我職場上的高光時刻。

為什麼我說90%的加班都是自找的?

十年前,還沒有996這樣的說法,但在上海每天加班的小白領也是數不勝數。

職場人總被work hard打雞血,可很少有人告訴我們off hard也很重要。

 

 

 

 

 

 

為什麼我說90%的加班都是自找的?為什麼我說90%的加班都是自找的?

要把“按時下班” 當成KPI完成

在剛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我被加班虐得很慘。

當時作為管培生輪崗,通宵學做報表、熟悉SOP、核對庫存、徹夜不眠地為升崗考試準備。

那兩年,上海徐家匯凌晨四點的夜晚都要被我看吐了。

後來跳槽情況好轉了一些,但整個公司就是那種“把加班當家常”的氛圍,凌晨四點的風景變成了欣賞夜間十點的月亮。

偶而一次,讀到英國作家威廉.毛姆在《總結》這本書裡寫到,他每天只工作3小時。早起後先看一小時書,然後吃早餐,早餐後9點左右開始工作,奮筆疾書伏案寫3小時停止。

全天剩下的時間就是各種吃喝玩樂、運動、見朋友。

毛姆坦言,他“3小時工作制”的想法是受了達爾文的影響。

達爾文每天只有兩個時段做研究,第一個時段是早上8點到9點30,第二個時段是上午10點半到12點。每天的核心工作時間也只有三小時。

 

 

 

這些例子在操作層面來說,對我這位小白領完全沒有參考價值,畢竟,毛姆和達爾文不需要打卡、通勤;而且,他們是自己老闆,工作時間、地點和內容的自由度是我不能比的。

但確實啟發了我:我是不是可以嘗試把工作在8小時內完成?假如可以,我要如何才能做到?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蒂姆.庫克凌晨四點半起來發郵件、埃隆·馬斯克每週工作120小時,說得過去,畢竟倆人肩上扛著“航母”公司,一堆事兒等著他們去拍板。

但作為一名普通職場人,公司既不需要我高屋建瓴去決策,手下也沒有一支團隊等我去養活。

長期加班一定是自己出了問題。

為什麼我說90%的加班都是自找的?

所以,想要按時下班,第一步從拋棄“成見”開始。

當身邊出現這樣的聲音:“我們這個行業就是如此”、“工作必須辛苦”、“大家都加班,所以我也應該如此”。

問問自己,是你甘願把自己扔進那樣一個環境中;還是你懶得改變。

如果能把“按時下班”當作KPI一樣去完成,你就為減緩加班開了個好頭。

心態上準備好之後,接下來要做的是,如何真正做到少加班,甚至不加班?

 

 

 

 

 

 

 

 

為什麼我說90%的加班都是自找的?

不要更辛苦地去工作

而是更聰明地去工作

首先是避免用不必要的勤奮掩蓋思維上的懶惰。要學會“更聰明地去工作”。

初級技術層面上可以分為兩個等級,包括培養選擇性忽視的能力和建立低信息食譜(low-information diet)。

選擇性忽視就是放棄“兩手抓、全都要、務求完美”的想法。

朋友在諮詢公司工作,PPT不離手。新人時,他花大量時間力求做出一份完美的PPT,從字體、顏色、風格到圖片,都力求精益。

但幾年後成為Managing Consultant,他知道在這一行,一份提案整體storyline邏輯、數據的準確、圖表的清晰以及高度凝練的標題和總結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只在這幾方面下功夫,其他方面則是能放就放。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