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懂曹操,不足以談人生

不讀懂曹操,不足以談人生
value101 2020-11-27 檢舉

 

對於曹操來說,與其糾結過去,不如改變如今;與其冤冤相報,不如以德報怨。

 

他正是憑藉容納天下的大氣魄,才能讓無數英雄甘心誠服;才能為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人生之難,在於放下仇恨;人生之貴,在於拾起寬容。

 

不念過往,不畏將來,曹操從來都是真正的英雄。

 

不讀懂曹操,不足以談人生

 

對孩子多情

給得起愛意,扛得起擔當

 

曹操於外是一代人傑,攻城掠地,戰無不克;而在家中時,他又是一位嚴慈相濟的父親。

 

在眾多孩子中,曹操最喜曹沖,因其聰明早慧,異於常人,曹操一心想將他培養成接班人。然而天妒英才,曹沖十三歲時,便因病而亡。

 

曹操又一次經歷失子之痛,自己的痛苦無以復加,只能向長子曹丕發洩心中的憤恨:“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曹丕知曉父親並不喜歡自己,於是從小就學著隱忍,城府頗深。

 

可是知子莫若父,曹操又怎會不知曹丕的心思。

 

陰狠有餘魄力不足,這是曹丕最大的弱點,也是曹操對他異常嚴厲的原因。

 

而面對曹植,曹操卻異常溺愛。曹植文采斐然,天下之才獨占八斗,又兼生性坦率,拓落不羈。

 

曹操彷彿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樣子,他曾公開表示:“兒中子建最可定大事”。

 

古語云:“予子慈,子必縱;為其嚴,任必勇。”

 

曹植雖是曹操重點培養對象,但他天性放縱,而曹操又寵溺於他。漸漸地,曹植開始任性而為,不自雕勵。“司馬門事件”,讓曹操對他倍感失望。

不讀懂曹操,不足以談人生

 

 

而曹丕面對不利的局面,從未有過絲毫抱怨,在司馬懿的幫助下,一直磨礪自己的心性。

 

他不與曹植爭一時一地之得失,而是立足長遠,謀萬世之基。

 

曹操逐漸醒悟,百年之後,承自己心願者,必是曹丕。

 

曹操是梟雄,但更是人父。他的每個孩子都是如此優秀,他希望他們都有好的歸宿,但也怕帝王之家成王敗寇的法則。

 

他扶持曹植,打壓曹丕,何嘗沒有保全二人的想法。

 

然而,曹操雖是父親,卻亦是曹魏之主。他哪怕再寵溺曹植,也要為家國天下著想。這是他父親的責任,更是一國之主的擔當。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都說最是無情帝王家。可在曹操身上,父愛的偉大,卻令人為之動容。

 

梟雄的背後,也許是無情;但父親的底色,從來都是溫柔。

 

不讀懂曹操,不足以談人生

 

對國家多情

忍得下屈辱,守得住底線

 

初平元年,義軍伐董。董卓不敵,脅漢獻帝遷都長安。

 

而關東聯軍懼怕董卓西涼精銳,不敢向前,並有意向北邊迎立劉虞為帝。

 

曹操得知後,大為震怒,對袁紹說道:“諸君北面,我自西向。”然後孤憤出兵,追擊董卓。

 

那一刻,曹操沒想著要活著回來,哪怕千萬人,亦擋不住曹操扶漢的熱血。

 

建安元年,曹操在荀彧的建議下,迎漢帝回許昌。他行臣下之禮,對皇帝極為尊敬。

 

然而,前有董卓專權,後有李傕郭汜亂政。在皇帝心中,誰也不值得相信,曹操與他們亦是一丘之貉。

 

建安五年,就在曹操與宿敵袁紹一決生死之際。漢帝劉協迫不及待想要殺曹操奪權,策劃了“衣帶詔”事件。

 

這次事件,讓曹操對漢獻帝徹底失望。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君視臣如土芥,我視君如賊寇。”

不讀懂曹操,不足以談人生

 

 

迎漢帝回京,是曹操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從那一日起,“曹賊”這一標籤伴隨了他一生。

 

然而,曹操哪怕位極人臣,也終生未曾稱帝。他忍受了半世的罵名,卻一直堅守自己共扶漢室的底線。

 

“漢臣”,從不是曹操的桎梏,而是他一生唯一的印記。

 

其實,衡量一個人的品質,不是看別人予他的評價,而是看他在高位時,良心的變化。

 

南宋陸九淵說:“慎獨即不自欺。”

 

勝敵人易,勝慾望難。一個人能夠守住底線,做到慎獨,才能真正做到對本心的堅守。

 

忠奸的虛名皆是外名,皆由他人所定。曹操一生無愧于心,無愧于漢室,又何懼之有?

 

不讀懂曹操,不足以談人生

 

 

所有人在歷史的長河中,都不過是滄海一粟。每一個人的命運早已被時代所裹挾,無一例外。

 

縱觀曹操一生,平中原,克北方,救黎民於水火;攻不臣,伐逆賊,扶大廈之將傾。

 

他對朋友真心真意,對敵人以德報怨;對家人溫柔以待,對國家忠誠不渝。

 

然而,他一生的真心,卻終被現實辜負;他一生的多情,卻亦被世人所遺忘。

 

他的功過,爭論千年也不曾休止;他的曲直,歷經百世也莫衷一是。

 

悠悠千載功名利,自留後人評與說。

 

曹操是一代梟雄,但更是光明磊落,恪守臣節的絕世英雄。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