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越活越簡單的4個跡象

一個人越活越簡單的4個跡象
value101 2020-11-26 檢舉

 

日本雜物管理專家山下英子提出了“斷捨離 ”的理念,並編寫了《斷捨離》一書。

,就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就是捨棄多餘沒用的東西;

,就是脫離對物質的執念。

“斷捨離”不是鼓勵人刻意地去當“苦行僧”、過窮苦日子,而是讓物品發揮最大的價值,以一種簡單質樸的方式去體會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在網上看過一位網友的分享。

在一個週末,受斷捨離理念的啟發,這位網友果斷對自己的家開始了一次徹底的清理。

第一次清理了5袋子的廢物與500斤的舊書,捨棄的廢物中包括她十幾年來的一摞子日記,還有許多多年來別人送給她、自己買的或不捨得扔的並無多大需要的物品。

她將清理出的舊書打包寄給了當地報社舉辦的鄉村圖書館公益項目,把一些多餘的衣服鞋子送給了鄉下的親友。

而清理的書中,不管是大家、名著還是經典,只要和自己的“感覺”不對的,就都捨掉。

她希望在家裡陪著自己的書,都是自己喜歡的,都是“感覺”對的。

清理之後,她感覺很清爽、很輕鬆,認識到過去很多物品確實佔據、耗費了自己的能量,自己的空間被這些不需要的東西所佔據,人怎能輕鬆起來呢。

 

 

她坦言,斷捨離只是開始,不會結束,她會持續不斷地清理自己的家,清理自己的內心。

同時,再買新物品的時候,她也會更慎重了,她希望自己的每一件物品,都能物盡其用。

這位網友的感悟,相信會引起不少人的共鳴。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囤積物品的習慣,比如不少衣服只是一時興起購買,自己並非真正需要;一些東西只是看到網上打折趕緊買來,其實買了就根本就沒用過。

久而久之,東西越積越多,不僅浪費了錢財、佔據了大量的空間,還影響了生活的心情,讓人覺得壓抑、糾結。

海明威曾說:“我始終相信,開始在內心生活得更嚴肅的人,也會在外表上開始生活得更樸素。在一個奢華浪費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類真正需要的的東西是非常之微少的。”

如果我們能通過學習和實踐“斷捨離”,來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係,改善心靈環境,就能使自己從外在到內在煥然一新。

持續斷捨離,是一個人活得簡單的第三個跡象。

一個人越活越簡單的4個跡象

 

一個人越活越簡單的4個跡象

 

圈子雖小,乾淨就好

一位文友曾給我聊過他的煩惱。

過去,每年春節前後,很多親戚朋友,同學熟人從外地回來,於是各種各樣的宴請活動絡繹不絕。

今天你請我,明天我回請,每天酩酊大醉也不知所云,結果一個假期下來,喝壞了身體,感情也沒見增長。

對這些事每年他都是疲於應付,又不敢拒絕,害怕傷了彼此之間的友情。

倒是今年的疫情讓他明白,其實很多無效社交活動完全是可以沒有的。

因為疫情封閉,沒有酒場,也沒有聚會,空閒的時間陪陪家人,朋友圈之間通過微信聊聊天,互相談談工作、生活現狀和規劃,倒也是其樂融融。

疫情得到控制後,他的社交觀念徹底改變了,一些可有可無的飯局能推就推;

 

 

 

 

 

除了本職作,業餘時間開始讀書、寫自媒體;

每年都利用休假出去旅遊幾天,他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節制,身心輕鬆了許多。

他感慨地對我說,其實真正的朋友棒打不散,並不是非得喝酒吃肉才能增進感情。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信奉“多條朋友多條路”,熱衷於拓展人脈,把很多時間花費在推杯換盞上。

而結果發現,看似花團錦簇的社交圈子,其實對個人的成長和進步沒有多大好處,不少其實是一種無效社交。

有些人不明白,社交本質上講究的是資源的對等,你沒有實力,所謂的人脈只是一個笑話。

社會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人的一生中,同時交往的朋友數極限,分別是10個、30個和60個。

也就是說,一生中,你真正的朋友不會超過10個 ,這些人是在你陷入困境時會及時出現,想方設法幫你的人,是你的安全底線,而那30個是會時不時聯繫的朋友,最後的60個,就是關係最淡的朋友,比如你因為某件事認識了某個人,你們互相加了微信,聊過兩次,後來時過境遷就不再聯繫了。

這個研究與本傑明·富蘭克林的話不謀而合:“對所有人以誠相待,同多數人和睦相處,和少數人常來常往,只跟一個人親密無間。”

 

 

 

 

 

泛泛之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圈子雖小,乾淨就好,是一個人活得簡單的第四個跡象。

人的成長,其實就是由簡到繁、再由繁到簡的過程。

讓我們懷著一顆簡單的心,在繁華與冷清、喧囂與沈靜、華麗與素樸中尋覓到一種平衡,在短暫的人生中享受一種簡單的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