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尺寸

說話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尺寸
value101 2020-11-25 檢舉

 

這個仗勢欺人的畫面被在場的市民錄下來發到了網上。

不到三天時間,點擊量過萬。

視頻激起了民憤,線民們都在指責這個老闆娘黑心,並且還呼籲不要去這個菜市場買菜了。

 

 

 

 

 

然而沒多久,菜市場的其他商販就主動站出來幫老闆娘澄清了:

原來,被老闆娘呵斥要及時交租的小販已經拖欠了好幾個月的租金;

肉鋪被摔秤是因為他們長期缺斤少兩,老闆娘是在嚴厲警告他們;

讓人把女攤主的貨收走,也是因為看她生活不易,自己掏錢把她的貨買下了,讓她能夠繼續經營這個他們一家賴以生活的小攤。

周圍圍觀的群眾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面,並不瞭解全部的真相,就人雲亦雲地妄加揣測和評論,讓老闆娘遭受了不白之冤。

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和事。

僅僅看到整個真相的一角,就妄下結論,攻擊評判別人,讓別人深受語言暴力的傷害。

说话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尺寸

 

 

 

 

 

 

 

 

中國當代作家王小波說:

"口沫飛濺,對別人大做價值評判,層次很低。"

對於別人的事,不瞭解,就不要隨便議論,更不要妄自下結論,這才是一個人最大的修養。

就像《歡樂頌》里安迪說的那句臺詞一樣:

"你可以有不同的見解,但沒有扔石頭的權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和選擇,作為旁觀者的我們,無論如何都不應該隨意評判別人的生活。

说话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尺寸

 

 

不說破,是種智慧

好的生活哲學,都講究一個"分寸感"。

與人交往中,說話留餘地,看破不說破,並非圓滑世故,而是尊重他人,顧及他人感受,讓彼此都舒服的處世智慧。

思想家章炳麟曾經遇到了經濟上的麻煩,迫不得已拉下臉面請朋友幫忙。

於是,這位朋友一個人親自跑到蘇州,在一番無關痛癢的寒暄后,將一張錢票折好,偷偷壓到茶碗底下,保全了章炳麟的面子。

既對朋友施以援手,又設身處地為朋友保全了面子,讓對方沒有接受施捨的窘迫感,也更好地鞏固了這段友情。

看透,是智慧;不說透,是心胸。

 

 

 

 

 

看破不說破的背後,是一份恰到好處的分寸感,是人生閱歷和涵養的體現,更是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的處世智慧。

作家賈平凹也寫過一個關於朋友的故事。

朋友有口吃,說話慢,有天在路上遇到有人問路,偏偏這人竟也是口吃,朋友就一語不發 。

 

 

 

 

 

 

過後賈平凹問他為什麼不說,朋友答道:

"人家也是口吃,我要是回答了,那人以為我是在模仿戲弄。"

言為心聲,會說話的人不僅僅是因為情商高,更是因為心裡裝著別人。

在說與不說之間透露出來的品行教養,體貼細心,可見一斑。

人人都有一張嘴,能說話,不代表會說話;說得多,不代表說得對;很多時候,口沫橫飛,比不上適時的沉默。

說話很難,拿捏該說什麼話還是不說話,更難。

人生在世,希望我們都能保持善良,理性開口,適時沉默,把握做人的尺寸。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