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100多個創業失敗案例,他總結出3條血的教訓

研究了100多個創業失敗案例,他總結出3條血的教訓
value101 2020-11-11 檢舉

 

研究了100多個創業失敗案例,他總結出3條血的教訓

 

導語: 這個社會從來不缺乏成功的例子,我們經常會看到成功者站在講台上談論他們是如何把事做成的,卻鮮有人提及他們曾面臨過哪些失敗,即使提到了,也只是只言片語,那些當初是如何掙扎,又是如何逆襲的原因,我們無從知曉。

要知道,失敗不一定是壞事,也沒有什麼可恥的,如果後來者能從失敗案例中總結教訓、獲得啟發,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很多。這或許也是藺雷博士連續走訪110餘位創業失敗者,寫下《反敗資本》這本書的初衷。

7月10日,藺雷應企業觀察報採訪,分享了他通過5年近距離跟踪和貼身觀察所總結出的“反敗經驗”,或許會讓你對失敗有更加坦然、深刻的認知。以下為內容整理自訪談原文,Enjoy:

 

企業觀察報:您的整本書都是在研究失敗的案例,為什麼您覺得失敗比成功更有關注價值呢?

藺雷: 每個人都喜歡看成功的故事,不願意看失敗後的落魄,但事實上, 在我們一生當中,經歷的絕大多數都是失敗。

失敗是常態,成功才是偶然。

因為我們喜歡看到成功,所以就會選擇性的過濾掉很多失敗的信息,把成功的信息納入進來,包括大牛的成功,周圍人的成功,自己的成功……這些信息其實會給人一些誤解——成功是很簡單的,可事實上成功沒有那麼簡單,這是一種選擇性偏差。

成功有很多獨特的條件,它是不可複制的,而失敗可以避免。

你比如說,馬雲當年創立阿里巴巴的時候,可以總結出十個成功條件,我們每個人去把那十個條件再复制一遍,不可能再有第二個阿里出現。但阿里在成長過程當中碰到的問題,是幾乎所有初創企業都會碰到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你提前看到,就有可能避免。

所以,我很佩服馬雲的一點,不是說他創立了一個多麼牛的商業帝國。而是他一直在推崇失敗。

他的湖畔大學其實就是“失敗者的修道場”,每個人去聽的更多是失敗的故事。這個就跟中國其他大多數商學院講的內容不一樣。

我覺得,商業的本質就是在失敗中邁向成功,所以探討失敗遠遠比探討成功更具有價值。

研究了100多個創業失敗案例,他總結出3條血的教訓

 

企業觀察報:在您採訪的這些失敗案例當中,有沒有什麼特別典型的,或者說讓您印象最深刻的,能簡單聊一下嗎?

藺雷: 有一位草根創業者,從小也沒有上過什麼學,初中畢業就從四川的一個窮山溝來到北京,在軍隊食堂里當小工,最開始只負責配菜,後來開始自己炒菜,再後來他就打算自己創業了。

他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呢?是他有一次被捕入獄。

他說,創業者其實有很多“惡習” ,這些惡習如果換到平常生活中,你是感覺不出的,甚至反倒會覺得無足輕重。但如果在創業當中,你有嚴重的拖延症,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惡果。

他的惡果是什麼呢?

就是在他第一次創業的時候,欠了別人錢,不多,幾萬塊錢不到,但他就是喜歡拖,拖到最後人家找不到他了,就以詐騙罪起訴他。被起訴之後,他沒辦法,只得被捕入獄,判了一年。

最後在獄裡邊他想清楚了,生活中的拖延是有挽回的餘地的,但如果在創業中一拖再拖,人家對你的信任就沒了,直到走法律途徑解決。

這個故事他講的很坦然。我當時還問他,這個故事能不能寫到書裡面?他說沒問題。

我覺得這個人至少心胸很開闊,很坦蕩,不像很多人會把自己的黑歷史藏起來。所以,這個例子是我印像很深刻的。

還有一個例子,是易到用車的創始人周航。

週航的一本書,叫《重新理解創業:一個創業者的中途思考》,就是他在易到出現一些問題之後沉下心去寫的,從那本書裡,你能看到週航的反省、自我解剖,也在投資、戰略、團隊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我看他那本書,感到非常震撼。

如果我們中國的創業者能做到像週航,或者像剛才那位曾經被捕入獄的創業者一樣豁達,能從失敗中走出來,中國的創業成功率一定比現在要高。

研究了100多個創業失敗案例,他總結出3條血的教訓

 

企業觀察報:我之前聽過一句話,說創業者其實就是在一邊嚼著碎玻璃,一邊凝視著深淵。其實很多人失敗之後不具備勇氣重新創業。所以,您認為一個創業失敗的人,應該如何正確面對自己的失敗?

藺雷:個人在失敗之後還敢不敢再戰,取決於自我效能。

什麼是自我效能?舉個例子:

比如你去學游泳,被嗆水了,你還敢不敢再下去遊第二次?

如果你覺得自己還能下水,那你的自我效能就很高。

如果你不敢再下水了,你就沒有自我效能了,這事就不會再發生了。

自我效能又和個人的性格、經歷,所從事的事業,周圍人的支持或反對有很大關係,這是一個。

你剛才講了很有意思的一點,就是怎麼面對失敗。其實我在書裡也寫了,首先你不能逃避失敗,你要直面它。

我在採訪創業者之前,打招呼說今天訪談的是你受挫折的那段經歷,有很多人聽了都會逃避。

我有一次訪談一個搞人工智能的創業者,我跟他說要訪談的是他做產品經理,有個產品沒有開發成功的事。結果他說,早知道就不接受你的訪談了。

他不願意承認自己曾經失敗過,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就是我剛才講的自我效能要高,要認敗,但是不服敗, 覺得自己還能換個賽道、換個方向再做一遍。

 

 

 

 

 

 

此外,失敗之後應該有三個底層邏輯,是創業者經常搞顛倒的,我簡單說一下:

第一個邏輯是要找到失敗的真實原因,而不是看表面現象

我經常會跟創業者說,你講的那些原因,是個人都會給你講出一條來。

現在很多創業者失敗以後會自己團隊不行,和投資人關係不行,或者公共PR沒搞好,產品研發有問題,反正找一系列原因。其實,這些原因都不是導致失敗的真正原因,原因背後的原因才是真正的原因。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邏輯是要從自身去反省,而不要甩鍋。 不要甩鍋社會,不要甩鍋環境,不要甩鍋他人。

很多人說,現在宏觀經濟下滑了,或者是疫情危機來了,企業做不好是因為環境不好,其實到最後還是自身的問題。所以,有一句話說,創業失敗一定最後是創始人自己的失敗。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