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千與千尋》:3個隱喻角度詮釋宮崎駿的創作意圖
3.火車隱喻時間的載體,通向未知的旅程,而橋則是連接人類世界和神靈世界的過渡帶
火車在影片中出現很多次,比如千尋和父母在穿過隧道後隱約聽到火車的聲音,父母貪戀於美食通往湯屋的橋上看到橋下有火車駛過,千尋去找鍋爐爺爺的路上看到了駛來的火車,千尋為救白龍而搭上了前往錢婆婆那裡的火車......等這些場景中都有火車的影子,可以說火車是連接人類世界和神靈世界, 隱喻時間的載體, 通向未知的旅程。
火車是時間的載體,那麼橋則是兩個世界的過渡帶,從一個空間過渡到另一個空間, 從人類世界跨入神靈世界, 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油屋外面的那個“紅橋”,也就是千尋與白龍相見的地方,宮崎駿曾經來過此地見過這個紅橋,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一次“邂逅”才有了千尋白龍在紅橋上的相遇。
劇中千尋和白龍一起過橋時, 白龍提醒“過橋時不能夠呼吸”, 從一個世界過渡到另一個世界, 是有一些禁忌存在的。這裡的某種意義上和隧道的隱喻是一樣的,橋是兩個世界的過渡帶。橋的這個隱喻意不僅在日本, 在中國也往往有同樣的意味, 中國的傳說中, 人死後就是要過一座奈何橋, 完成一次生命的超脫。
上面幾個場景中的花、隧道、火車、橋等都有各自的隱喻, 同時這也記錄了千尋在不同的空間中, 遭遇各種各樣的人物, 經過親身的體驗、痛苦的歷練而獲得知識和智慧,獲得了自身的成長,這是影片的主要隱喻之一,即是成長。
03
角色是影片的靈魂隱喻
當下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而電影變成了人們喜歡的娛樂休閒方式。當我們在回憶某個電影的時候,只記得影片中的某個角色或者片段,究其原因, 一部成功的影片與角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創作者通過塑造出個性豐富的角色賦予影片以靈魂。
宮崎駿大師塑造的一個個頗具代表性的鮮活生動的人物可謂是《千與千尋》的一大焦點,狠毒貪財的湯婆婆、聰明而單純的小白龍、孤獨自卑的無面人、幼稚自私的巨嬰寶寶……這些人物雖然奇怪卻很親切, 每一個人物都有其特定的意義和價值,讓人覺得這些人似乎就活在我們現實生活中, 是日常生活中自己身邊的這個人或者那個人,影片中的魔幻世界其實就是現實社會的一個縮影。
1.“千尋”與“千”是主人公的兩個名字,隱喻不同性格下的變化徹底襯托出了她成長的蛻變
“千尋”與“千”是主人公兩個世界兩個不同的名字,這也預示著兩個不同性格的千尋。人類世界的千尋的時候, 她是個年僅十歲的小女孩, 懶惰、膽小、任性,但隨著父母來到了神秘的世界之後的她,堅強、勇敢, 充滿活力,這裡名字其實喻指的是人最初的價值觀。
宮崎駿將《千與千尋》送給所有女孩子, 或許就是因為它適合每一個即將或已經踏上人生旅途的花季少女, 告訴她們如何自茫然無措中獲得勇氣、如何在挫折中堅持到底, 畢竟這是人生的必修課, 誰都無法逃避。
初到湯屋的千尋變成了千,被迫在幻境之城的神仙浴場裡討生活,突然面對人生的窘境與恐懼,這象徵著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原有的價值底線會受環境影響而改變,在艱苦的勞動中發現了那沉睡在她內心的力量。
千尋接受湯婆婆安排的苦工, 努力接受環境的改變, 忍受諸多突如其來的惶恐, 但是這個過程恰恰也是人格得到歷練的必經之路,這隱喻著現代社會中的年輕人初入職場必定遭遇同樣的殘酷現狀, 如果不能夠像千尋那樣積極、努力, 必將被拒於社會大門之外。
小千由一個本來連謝謝都不會說、連門也不懂得敲、驚慌失措時只會大叫、隨時隨地都必須有人依靠的普通小女孩變得堅強、聰明、勇敢、鎮定、懂禮貌並且有責任心,最終找回了真實的自己,也為父母、白龍,甚至觀眾找回了“真實的自己”,完成了各自的蛻變。這也許暗含著宮崎駿的希望寄託:當今的人們只有經過內心深處的成長之後才能實現真正的自我成長, 並最終挑起未來的責任。
2.河神、小白龍:隱喻人類現代化給自然界帶來的創傷, 必將需要人類自己去解決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宮崎駿動畫一直極力倡導的思想, 在《千與千尋》這部影片中有所體現,河神剛開始被誤以為是腐爛神,一個傷痕累累、渾身充滿垃圾、面目骯髒但極具權威的龐大人物形象,所經之處, 人人掩鼻。
“腐爛神”來到湯婆婆的湯屋, 體態臃腫看不清本來面目, 渾身淤泥弄髒了所經過的地方, 希望有人能幫助自己洗掉身上散發出的陣陣惡臭味,但澡堂裡所有的人都敬而遠之不願意為他服務,只有單純善良的千尋樂意幫助他重獲新生。
小千尋和澡堂所有人的努力清理河神身上的廢鐵、垃圾、廢舊的自行車等物體,連湯婆婆都以為的“腐爛神”在變得清潔之後才發現原來是有名的河川主人,河川主人就是現實中河流的比喻,這裡展現了環保主題,呼籲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人類厭惡鄙棄的正是人類自己所製造的垃圾。
宮崎駿通過滿身污泥惡臭的河神來說明河川污染的嚴重,人類文明的高度發展帶來了環境的巨大破壞, 河流被污染已失去原本清潔的面目。影片的結尾我們才知道, 原來小白龍是琥珀河的河主, 千尋說:“他的名字叫琥珀川, 原來是一條河流, 現在已經變成了建築物”。原本和人類親密接觸的琥珀河, 被人類填埋造公寓, 他被迫到湯婆婆那裡學習法術, 忘記了曾經的名字而滯留於湯婆婆的湯屋。
在這裡,主人公千尋扮演了一個“挽救”的角色, 通過藥浴的熱水, 將“腐爛神”變身為“河神”, 從河神體內拉出了自行車、破銅爛鐵等,幫助小白龍回憶起曾經的名字, 讓人類看到了未來的希望,這隱喻著人類現代化給自然界帶來的創傷, 必將需要人類自己去解決。
“河神”體內的自行車等雜物垃圾,就是現實世界中人們在構建物質社會時肆意破壞環境的一種真實寫照,“河神”就是純潔的大自然的象徵,當大自然遭到破壞,城市垃圾塞滿了它的身體,它就會不堪重負。
環境污染是整個人類所面臨的共同課題, 而宮崎駿通過動畫的的藝術手段, 將河神比喻成整個被污染的大自然, 把白龍比喻成河流,這一具象徵意義的人物形象既表達了環境保護的主題, 又喚起了人類的共鳴。
3.無臉男:慾望的象徵,隱喻社會中一些因寂寞、孤獨失去自我的人
《千與千尋》中無臉男戴著面具孤獨的在湯婆婆的管轄範圍內游盪,一直躲在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裡,他之所以選擇伴隨千尋左右, 是因為千尋是第一個給他溫暖、走進了他內心最溫暖地方的人。
無臉人想要(千尋)的更多陪伴,用金子做誘餌,試圖與人通過金錢建立關係,但是他仍然沒有得到想要的溫暖,這種慾望驅使他吃了蛤蟆精,想要高人一等,於是他開始不停地吞噬貪婪者,最後變成了一個凶狠且醜陋的,只愛聽奉承話的怪物,膨脹的除了身體只剩下孤獨、寂寞。
在這個慾望橫流的世界裡, 無臉男的出現使湯屋其他人物貪婪的本性得以暴露,其變出來的金子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金錢利益, 現實中大部分都是“向錢看”的,湯館的人就是現實人類的象徵,他們怎麼會不為這麼多的金子動容呢?
無臉男作為一個對現實社會真實映射的經典角色,這一形象揭示了社會中一些因寂寞失去自我的人,面對自己在乎的事情時,想要用外物來掩飾自己,用金錢權勢來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份愛,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同時, 無臉男也代表了一種弱勢群體,被認為是在社會中經受長期壓抑而出現的孤獨人群不被大多數人所容納,渴望與人交往卻又得到別人的關心,反映出現代化中物質的豐富積累使人喪失了基本的溝通能力、正確的價值取向以及市場經濟下人性對於金錢誘惑的貪婪。
無臉男也是人類原始的象徵, 把現實世界中人的貪婪慾望與“向錢看”的觀念進行了呈現,眾人為金子一擁而上、趨炎附勢的態度也正是現實社會中人們為了金錢利益而爭鬥的思想體現。
萬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的無臉男被純潔的千尋所吸引, 展現了人類原始的社會性需求,本能的慾望卻演變為陰暗的佔有欲, 然而最終他在錢婆婆的住處找到了自己心靈的歸宿, 心甘情願地告別了千尋,是迷失一代的回歸後找到真實的生活狀態和正確的追求方向, 從而完成了對錯誤的糾正。
曾說:“活在'現在'太久了, 人會變得麻木, 有時忘記了來時的道路。”他將自己對於現實和未來的思考附加在無臉男和影片中的其他角色上,通過他們來反應一定的社會現象和社會使命,確實給我們上了一課。
值得欣慰的是, 無臉男歷經苦難和喜悅, 終得到了圓滿的結局。
4.邪惡、貪婪、瘋狂的湯婆婆也有善良的一面,視子如命隱喻了當代父母對子女的過度驕縱
湯婆婆是湯屋的統治者,集權力和金錢於一身的魔鬼女巫,掌控著湯屋裡每個人的命運,在她那里工作的人都要簽一份契約把自己的名字給她, 在這裡名字象徵著人類的靈魂。如果忘記了自己的名字的話,是會永遠留在這裡無法回到人間的。
湯婆婆沒有朋友, 她在乎的只是別人的利用價值,白龍是替湯婆婆做事的徒弟,表面上把他當作心腹和徒弟對待,實則在其身負重傷失去利用價值後, 就想直接拋棄、殺了白龍。她通過魔法讓下屬忘記自己的名字和過去無怨無悔地拼命為她工作,用讓人毛骨悚然的手段給予懲戒不聽指揮的員工,浴場所有的員工都只是她的玩物而已。
像湯婆婆這樣一個凶狠、惡毒、自私的老太太還有愛嗎?答案是肯定的,主要表現在對待自己的巨型寶寶上,視自己的胖兒子比生命還重要。
無論她在做什麼, 只要聽到孩子的哭聲她立刻就回到他身邊,寶寶在她的精心呵護下,變得慵懶、貪睡,孩子有任何需要她必然竭盡所能, 孩子是唯一可以任意驅使湯婆婆的角色。
這是現代社會父母溺愛孩子的真實寫照,把寶寶關在一個豪華的小小天地裡失去了自由,不讓他們受一點苦,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沒法與這個社會進行近距離接觸,喪失走路、說話等基本功能,這點隱喻了當代父母對子女的過度驕縱。
《千與千尋》這部電影從孩子的視線出發, 把整個故事講給全人類,藉以千尋的經歷來影射現代人在溝通中遭逢的困境, 來探討現代人的生存狀態, 解讀人類生存之意義所在。這大概是動畫大師的宮崎駿其作品與其他人的區別之關鍵,再看《千與千尋》除了感官愉悅之外, 所能帶給我們極大的啟發和反思。
結語
宮崎駿曾說過“我拍這部電影時, 就希望看了這部電影的孩子們長大了, 老了, 還會想帶自己的孩子重看這部電影。”確實, 動畫《千與千尋》裡承載著人們內心深處永不泯滅的童心,不論成長到多少歲, 每看一次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這篇文章我們從動畫故事裡找到了許多隱喻內容,也藉用隱喻從這些事物與人性方面來探析這部電影的偉大之處,折射當今社會現實。通過千尋的父母諷刺人性醜陋的慾望, 以像徵自然的河神來說明環境的污染, 對像湯婆婆一樣的濫權者進行批判反觀家庭教育,借助“小千”這一動畫角色載體給予觀眾正能量......讓我們在現實背景下的命運沉浮中, 思考人與自然、人與人的辯證關係, 對人情之冷漠、現實之荒謬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構成了宮崎駿電影《千與千尋》中隱喻的最大特色。
這是一部永恆的經典佳作,影片很多細節透出的多種人性值得大家深思,如何認識自我,尋找真正的自我,如何在困境中堅持自我、完善自我,不是我們人生中的選修課,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
宮崎駿的童話故事就這樣在理想的高度與現實的批判中, 成為了不褪色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