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千萬別在朋友圈炫耀,看完你就懂了
曾國藩說:“好勝人者,必無勝人之處,能勝人,自不居勝。”
意思是說喜歡爭強好勝的人,必定沒有什麼比人強的本事,相反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不會到處炫耀自己。
炫耀是人之本能,這無可厚非。
但人到中年再去顯擺,非但不能為自己增光添彩,反而會討人嫌、惹人厭、招人煩,甚至為自己帶來禍端。
人到了一定年紀,應該學會沉澱,低調做人做事,頻繁賣弄只會讓人更加看不起。
01、財不外露,貴不獨行
《增廣賢文》有言:“客不離貨,財不露白。”
指的是,在外旅行的人不隨便離開自己的行李,錢財不輕易洩露給別人看,以防竊賊。
人都是有嫉妒心理的,若是隨意暴露自己的錢財,很容易遭人惦記,甚至引來不好的災禍。
《西遊記》中有這樣一段故事。
唐僧師徒二人來到觀音院,院裡老僧拿出自己的寶貝跟唐僧炫耀。
孫悟空按捺不住,拿出唐僧的袈裟與之一比高下。
三藏告誡,“徒弟,莫要與人鬥富,你我是單身在外,只恐有錯。”
孫悟空卻納悶:“看看袈裟,有何差錯?”
沒想到那院主老僧看了袈裟後動了姦心,想據為己有,竟與眾僧合計,夜里火燒唐僧師徒。
後來,師徒二人雖然脫離了火海,但袈裟還是被黑風山怪竊走了。
俗話說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一個人缺乏生而富貴的底蘊,一旦暴富往往炫耀心理就開始佔上風。
但自己的寶貝、自己的經濟狀況都屬於私事,若是放在朋友圈裡顯擺,不但得不到別人誠摯的羨慕和尊重,還會被別有用心的人盯上,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就像古代那個叫石崇的富人,蠟燭當柴燒,織錦花緞做成五十里的屏風,炫耀自己有幾十株四尺高的珊瑚樹……最終,因為炫富被人殺害。
書上說:“一家富貴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家庭富有當然是好事,但逢人就顯擺就難免討人厭了。
真正聰明的人都會藏富,懂得“悶聲發大財”。
因為比起面子上的虛榮,真正值得炫耀的是骨子裡的修養。
在比自己有錢的人面前賣弄,好似跳梁小丑;
在沒自己富有的人面前裝闊氣,只會讓對方不舒服。
畢竟你的財富也是自己辛勞大半生換來的,何苦用它來壓人呢!
人到中年,或多或少都積攢了一定的積蓄,它們是你生活的保障,而不是朋友圈炫耀的資本。
如果沒有自我保護意識,等到災難來臨的時候,就會追悔莫及,畢生努力前功盡棄。
02、功不求盈,業不求滿
有道是:自古人生最忌滿,半貧半富半自安,半聾半啞半心安。
這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它的定數,花看半開時,酒飲微醺處,人生亦是如此。
若凡事總是求全求美,到頭來只會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果。
有這樣一個禪學故事。
一位武術大師隱居山林中。很多人千里迢迢來尋他,想跟他學些武術方面的竅門。
他們到達深山時,發現大師正從山谷裡挑水。
照理說,大師應該能夠挑兩桶滿滿的水,奇怪的是兩隻木桶里水都沒有裝滿。
來人不解,大師說:“挑水之道並不在於挑多,而在於挑得夠用。一味貪多,適得其反。”
說罷,大師從他們中拉了一個人,讓他重新從山谷裡打了兩桶滿水。
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沒走幾步,就跌倒在地,不但水灑了,膝蓋也摔破了。
“水灑了,豈不是還得回頭重打一桶嗎?膝蓋破了,走路艱難,豈不是比剛才挑得更少了?”
“那麼具體挑多少,怎麼估計呢?”眾人問道。
大師指著桶裡的一條線,笑著說:
“這條線是底線,高於這條線就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
有這條線,可以提醒我們,凡事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