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太過理性不叫成熟,可能有這種情緒問題

心理學:太過理性不叫成熟,可能有這種情緒問題
value101 2020-07-09 檢舉

 

我有一位朋友,她是個情感豐富的女生,有時心情就像坐過山車。但無論她談到一個多開心或者多難過的事情,男友都無法切身體會。

“我沒有這種感覺”,“我理解不了”,相反的,他總會客觀地分析一堆原因,提供解決辦法,但是對我朋友的情緒隻字不提。

她男友甚至不會和任何人討論感受和情緒的問題,因為根本說不出什麼,或者說,“沒必要”。

這樣的極度理性,讓她羨慕和好奇,也讓她有些孤單。

你身邊也有這樣一位“沒有感情”的人嗎?

心理學:太過理性不叫成熟,可能有這種情緒問題

 

心理學:太過理性不叫成熟,可能有這種情緒問題

 

這種“冷漠”名為述情障礙

在我們身邊,會有這樣一類人,他們無法描述自己的情緒,思考問題過於專注現實和邏輯,像個"機器人"

他們似乎陷入了一種困境:無法用言語形容情緒,那就等同於,沒情緒。

早在上世紀70年代,他們的症狀就被冠以“述情障礙”的名字(這並不是精神診斷 )。

而且人們漸漸發現,問題不僅僅表現在“說不出情緒”上——他們中的一些人連感受自己的情緒都是困難的。

我們在產生情緒的同時往往伴隨一些生理反應,比如:憤怒時氣得漲紅了臉,受到驚嚇時面色慘白,害怕時還會微微顫抖。

可這些感覺對他們而言都是困惑的、毫無頭緒的,甚至會認為這些身體上的感受是生病的表現。

覺察自己的情緒已經很困難了,理解他人的情緒更是“奢侈”。

當你聲情並茂地向他們講述一段經歷,他們可以完整地接收到這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述情障礙者的邏輯能力往往很不錯),卻完全過濾掉你傳達過去的情緒。

可是,這才是我們最想讓他們體會到的部分!

比如,當你對他說:

“我不小心在馬路中間摔了一跤,當時,正好有一輛卡車迎面向我衝過來!就差一米!還好最後司機踩了剎車。”

你在表達:我遭遇了危險,感到後怕,希望得到安慰。

一般人聽到這些,大多會感嘆:“這太嚇人了!”,“這太危險了,你沒有受傷吧?”……

可有述情障礙的人給的回應,往往讓人覺得不近人情。

“這輛卡車裝載量應該不大,否則照這個速度,制動距離還會更長。”

完全沒有註意到你的驚嚇,還把焦點放在了製動距離上。

這有點像我們常說的“看不懂眼色”,但,他們是真的讀不懂情緒,更加難以做到恰當的回應。

心理學:太過理性不叫成熟,可能有這種情緒問題

 

你知道嗎?述情障礙離我們並不遠,據統計,人群中每十個人就有一位,並且男性居多。

他們的症狀表現和程度也不盡相同:

有些人只是缺少了某些情緒體驗,比如不會生氣,不會悲傷,而有些人卻毫無情緒反應;

有些人的極致理性是與生俱來的特質,有些人卻是在成長過程中,丟失了感受情緒的能力。

他們也會笑,只不過,這可能是為了迎合成長中學到的“人之常情”,事實上,他們內心毫無波瀾。

面對期待的眼神,或許他們始終無法“真誠”;而他們的真誠,有時也一樣是傷人的。

心理學:太過理性不叫成熟,可能有這種情緒問題

 

他們為什麼成了沒情緒的孤島?

♢ 你不被理解的孤獨感,源於他們的共情缺失

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一位述情障礙者,你或許會覺得,和他交流起來彷彿隔著一堵牆——總有一種不被理解的孤獨感。

我那位朋友就談到過這樣的感受。

有一回,她和好朋友發生了爭吵,十分生氣和受傷,就去找那位“AI”男友傾訴。

可他聽了之後,很理性的將事情從頭到尾捋了一遍,並且給她分析為什麼她的​​朋友會這麼做,她又有什麼做的不對的地方,還給出了N條實用建議。

最後,他還加了句,“我不能理解,這有什麼好生氣的。”

聽完,我的朋友更加生氣了……

因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事情而在於情緒——她和好友的爭吵讓她傷心了,她希望獲得安撫和理解,而不是指教。

其實,這不是他們在故意氣你,而是他們真的做不到回應你的情緒。

如果一個人從未有過情緒的體驗,他又該如何做出合適的回應呢?

即使你有再多的內心戲,到了他們那裡,也不過是一部黑白影像的默片。

心理學:太過理性不叫成熟,可能有這種情緒問題

 

♢ 述情障礙可能源於“硬傷”或“創傷”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