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幾歲到35歲,決定你一生收入的90%
20歲時,你在做些什麼?為年輕的夢想而努力,還是已經腳踏實地為人生打拼?你有沒有想過,20歲對未來到底有什麼影響?日本首席人生設計師土井英司為你一語道破:20歲可以決定你未來收入的90%!
只有在年輕時把應做的工作做好、做對、做透,未來才能順風順水。
-----
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在35歲前對職業生涯都已有所規劃。
著名企業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先生出版處女作《企業參謀》時是32歲,雖然當時他入麥肯錫公司才3年。但是,這本書不僅在日本,在世界範圍內都很暢銷,可以說,這是大前先生的成名作,他因此而聲名遠揚。
傳奇證券投資商藤卷健史先生,35歲進入摩根銀行。他大學畢業後就職於三井信託銀行,當時就已經是銷售精英。加入摩根銀行,是他後來活躍於世界舞台的重要契機。
有個青年,大學畢業後就職於佳世客,9個月後就辭職,後來進入他父親經營的“小群商事”工作,當時該公司主營的是男式西裝,而他另行其道,在廣島開設了第一家經營休閒服的“優衣庫”(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專賣店,當時他35歲。店的名字簡稱為“優衣庫”(UNIQLO)。這位青年就是大家熟悉的迅銷有限公司(Fast Retailing)創始人柳井正先生。
▲第一家優衣庫開業
要在35歲前對職業有所規劃,就必須在二十幾歲時做好“職場準備”。大學畢業後至30歲期間,每個年齡段要做哪些“職場準備”?
從參加工作到30歲的這個期間,要利用自己所在的公司,努力找出自己想從事的工作、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來鍛煉自己。這段時間可以說是商務人士“職場準備的8年”。只要好好把握這段時間,就可以形成你整個職業生涯都可以利用的“商業資本”——你自己。
說到底,這只是做完了職場的準備工作而已,你還有許許多多選擇的餘地。換句話說,在30歲前徹底地磨煉好自己,就是儘早完善自己,使自己在30歲以後做到“進公司也OK,自己經營也OK,做自由職業也OK。”在35歲前對職業有所規劃,之後的人生當中,怎樣工作,就可以由自己來選擇。
職業生涯,笑到最後者勝
30歲,確實是“最初而又是最後的一年”。自我塑造在30歲結束。不,是必須讓它結束。
這種“在職場準備的最後一年能笑得出來的人”,將成為職場人生的贏家。就算與他人相比,年薪更低,社會地位也更低。但是,如果能夠幸福地迎來“自我塑造的最後一年”,那你根本就不用擔心。
為了消除不安和焦慮,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每個年齡的路線圖,如果你已經過了30歲,那你只能忘記自己的年齡,按順序努力去做。
從23歲進公司到25歲的這三年,是在崗位上拼命效力的時期。
如果你認為“要發揮年輕時的創造力!沒有經驗,就要靠創意取勝”。那你是百分之百錯了。
能發揮年輕時獨有的創造力的,只是一小部分天才,剩下的99%的人在這個年齡能提供的只是一顆誠實的心和強壯的身體,這是公司需要的。對本人來說也很有必要,年輕時不打好基礎,年紀大了之後,就會落到徒勞無功的地步。
要說起來,這一時期就像是死記硬背九九乘法表的時期。要解開費馬大定理,也許是需要靈感閃現的吧。但是,如果你連九九乘法表都不會,只憑著感覺去挑戰,那隻能算是一種賭博。不會九九乘法表就去做因式分解,還吃了不少苦頭,到了40歲再來拼命記“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這不是悲劇,而是喜劇。
26歲到28歲的三年,要打造自己的No.1。手頭上要有一項成果,要一看就知道那是“你的成果”的那種。在這個時期,要鼓足乾勁,瞄準本壘打。
在這個年齡,即便是同時進公司的,也開始分為兩種人,一種人將來有可能成功,另一種則不可能成功。分界線就在於在公司內是否得到認可:“這小子,幹得還蠻不錯的!”這就要作出業績,這種業績可以不必大,但一定要讓人能清清楚楚地看得見,摸得著,要建立“自己的功勞”。
這樣一來,你就會被委以重任,就有機會打出本壘打。你也能逐漸發現自己擅長什麼。成功不可能一下子到手,有成功經驗的人,以成功作為本錢獲取更大的成功,他們的成功是成倍增長的。
29歲到30歲這兩年,要放眼外部世界。
不管你是組織裡的人、自由職業者還是獨立經營者,光盯著公司是出不了成果的。
不管你選擇哪一種工作類型,首先要試著放眼整個業界,尤其是要漸漸地和客戶交往,說不定他們當中就有你未來的顧客和商業夥伴。
你和獨立經營者以及自由職業者接觸,即便他們是你的同行,對你來說也將是一種很好的調查研究,為你決定今後的工作類型提供參考。剛進公司的時候,就算你忙著參加一些建立人脈的派對,但是由於那時你連聊的話題都沒有,所以沒什麼意義。可到了這個年齡,就能建立起今後用得著的關係網。
換個工作,去別的公司看看,也是一個方法。要打好“業界本壘打”,而不是“公司內本壘打”。這樣,你就有可能受到其他公司的關注,有可能被挖走。由於人都聚集到你身邊,人脈也就自然而然建立起來了。
30歲結束“職場準備”,追加的一年31歲是Plus a的時期。這一時期,要學一項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管理。
30歲以前出的成果是個人的成果,能賺的數量也有限。二十幾歲靠個人打出的本壘打就足夠了。但是,以後重要的是看帶領其他人組成團隊能做到什麼程度。這時,管理能力就成了關鍵。
想率領多大規模的組織?能夠率領多大的組織?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決定一個人是自主經營公司還是做自由職業。作為組織裡的人,可以在這一年里分辨清楚,什麼樣的公司,什麼樣的職務更適合自己。
如果你能在30歲前結束職場準備,確定工作類型,那麼,在35歲之前對職業生涯進行規劃的準備就完成了。
在大企業混得好的人的“五項素質”
“能實實在在地拿到高收入”,如果你想選這樣的公司,事情就非常簡單了,你就去最尖端的行業,並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
但是,如果停留在“自己的才能=幹勁”這種認識水平是沒有用的。就算你進入到最尖端的行業,但如果你沒有頂尖的才能也無濟於事。所以,有時候雖然知道該怎麼選擇,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辦得到。
不管怎麼說,不擅長自發地、能動地工作的人,還是去大企業比較好。
不管什麼行業,小企業都要求員工有自主性,要求員工進入公司後很快就能開展工作,什麼都乾。不這樣的話,公司自身都難保。
而另一方面,大企業有組織可以作為緩衝,在一定程度上有迴旋的餘地。有一個想換工作的求職者來我公司面試,她說:“我本來是做業務的,卻調我去做行政,我覺得很不滿意。在現在的這個公司,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她是一家大型企業的員工,一問她,她說她個人的營業額是每個月3萬日元,工資卻是每個月30萬日元。
不僅沒有給公司帶來效益,還讓公司出現這麼大的虧損,這樣的員工還用她,還調她到別的部門去做事,這也只有大企業才能做得到。我的公司是養不起這種工作能力差的員工。
我不禁鄭重地忠告她說:“你現在所在的公司是家非常好的公司,你就別老想著換工作了,待在公司好好乾吧!”
也許有的人會覺得“工作不需要價值”,我覺得這也不是件壞事。“一輩子做個車輪也完全OK,作為領導的左右手跟著領導幹也挺好。”抱著這種決心,牢牢地待在一家大企業里幹一輩子,這也不失為一種方式。至少,與一輩子死守著一家不是大企業的地方相比,還是相當明智的。
也有的人想在大企業裡施展自己的才能,幹出點名堂。大企業能做規模很大的業務,有很多工作憑著“公司的招牌”更容易做,這也是事實。有許多優秀的人士充分利用這一點,抓住了機遇。
想要在大企業里大展身手,而不是只做企業的一個車輪,有五項不可缺少的素質。
第一,懂管理。
大企業不需要天才和藝術家,要也是一小部分。在大型組織裡,能成為主角的是能調動別人的人。不管是商業書籍還是在現實中,都找不到這樣的人:沒有管理能力還能在大公司裡混出名堂。本田是個特例。藤澤武夫幫助天才般的本田宗一郎,這種二人三足賽跑一般的經營模式之所以能行得通,是因為有本田先生那樣既有技術,又具備超凡能力的人。
第二,忍耐力強。
大企業人際關係複雜,利害關係也很複雜,要求具備協調能力、溝通能力,要求處事細緻而周到。大企業會對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你會夾在上司和部下之間左右為難。在大企業有來自其他部門及客戶的壓力。這些都是家常便飯,忍耐力不強則乾不下去。
第三,像“長子、長女一樣”責任感強。
一般情況下,一個項目的相關人員越多,那麼,就越難光靠某一個人的力量完成。就連前面提到的每月銷售額3萬日元的業務員也要養著,這是在大企業一線工作人員的工作的一部分。不僅要考慮到員工,還要考慮到員工的家屬、客戶、承包商、承包商的承包商的生活,像這樣有責任感的人,在大企業也許就會有更好的發展。
第四,清濁能容。
不會變通的人對大企業來說是個包袱。本宮宏志先生的《白領金太郎》之所以受歡迎,正因為它是個幻想故事。
建設50億日元的巨大綜合設施時,假設只有一家不肯搬遷,當把這家的頑固大叔的人生和數十億日元的投資相比較時,能夠冷靜地作出判斷:與大叔一個人的人生相比,還是50億日元的項目更為要緊。這種遇事不亂的鎮定、大局觀是在大企業混得好的人的素質之一。要在大企業作出成績,必須清濁能容,必須能按市場經濟的規律辦事。
第五,精通數學。
憑以上四項素質,可以在大企業做到一定的程度,但是,要做到公司的最高層,看不懂資產負債表談都別談。不懂商務,談判終將失敗。
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對金錢和數字不敏感的人,是進不了企業最高層的。
做小徒弟是有年限的
像小徒弟一樣工作三年後,就進入到找出屬於自己的工作方式的階段。如果一畢業就參加工作,那麼就是25歲。也就是說,在二十幾歲剩下的五年中,要開始踏踏實實地做好準備,以便做出成績。
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的強項。在已到這個年齡的人當中,也許有人會這樣反駁說:“怎麼現在才來分析自己的特點和強項,這在找工作的時候不都已經仔細分析過了嗎?”
但是,有了工作經驗之後再來分析自己的“強項”,意義就會不一般。
許多人工作了三年之後,各方面都習慣了。公司習慣了,工作習慣了,忙碌也習慣了,於是,他們就會產生惰性,懶得多想。
換句話說,他們對“像小徒弟一樣老老實實按吩咐去做” 的這種工作方式已經習慣了,但是,做小徒弟是有年限的,一般是到25歲為止。
年輕時的“小徒弟的工作方式”有很多優點。對自己來說,可以身體力行學到基礎的東西;對公司來說,可以充分利用你的時間和體力。這種交易只有年輕時才能達成。
如果你只是一直沒完沒了地學習基礎,不管什麼年紀還是像小學徒一樣勤快地干雜活兒,那你就無法學到整個生涯都有用的商業知識和技能。
作為公司來講,對年輕人,他們願意一邊對他進行培訓,一邊讓他們幹這干那。但是,對有一定年紀的人,公司會希望他們能主動地工作。
如果一個員工到三四十歲仍說“有事儘管吩咐,請不要客氣”。那麼,公司不會覺得他“任勞任怨,人很好”,相反,會覺得他“不夠靈活,是個累贅”。公司還得付和你年齡相符的工資,而你卻總是做剛進公司時做的事情。這樣,公司就會認為你“不會為公司盈利,而只知道混日子”。
要找出自己的特點和強項,有三個要點:
①把時間和金錢花在什麼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