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最好的關係,不是“我懂你”,不是“在一起”,而是…(精闢)
人和人之間,最好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有人說是“我懂你”,有人說是“在一起”,有人說是“有默契”。
然而,在這些短語背後,還有一個共通的衡量標準,那就是可以「說廢話」。
那些「聊到哪裡算哪裡、想到什麼說什麼」的話,承載著很少的資訊量,卻是我們當下想法的如實表達。
朱自清先生在《論廢話》中說:“得有點廢話,我們才活得有意思。”
說廢話,如流水一般自然。
在友誼、親情、愛情中,廢話讓我們更親密,也讓日子變得充滿生趣。
“吐槽抱怨”,是消解疲憊的良方
在一期脫口秀節目中,選手們圍繞著「正確的廢話,還要說嗎?」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其中,一位選手的觀點,讓無數觀眾感同身受:“你的好哥們在喝醉後跟你說廢話,說明他的世界裡還有你。”
朋友間的廢話,或許沒有什麼實質意義,卻在無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當你工作遇挫、生活不順時,一個願意聽你吐槽、陪你抱怨的朋友,勝過千言萬語。
有段時間,發小因為工作上的瑣事而煩惱不已。
微信訊息她很少回复,也不主動說自己的心情,只在深夜時“emo”,往朋友圈轉載一首歌曲,第二天起來再刪除。
她不願意麻煩別人,更不習慣向別人展現自己的脆弱。
幾個朋友天南海北地聊,她也是緘默不言。
酒過三巡,她終於絮絮叨叨地開始說工作中的那些雞毛蒜皮,一肚子苦水倒乾淨後,就昏昏沉沉地睡去了。
第二天,她跟我回憶說:“大家沒有給我講什麼大道理,偶爾插科打諢幾句,讓我感覺很踏實。”
“平常總覺得廢話沒必要說,更不能隨便輸出負能量,沒想說完這些廢話,我的心情好多了。”
是啊,廢話的力量,就在於它的“無用之用”,它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寧靜和慰藉。
在友誼中,「說廢話」是一種無需掩飾的放鬆。
我們不必刻意尋找話題,不必擔心說錯話,因為真正的朋友,會懂得每一句無厘頭的抱怨背後,藏著對朋友的信任和對生活的較真。
《老友記》中,大部分的情節都是由無意義的廢話展開。
但正是這些看似瑣碎的話語,串聯了幾位好朋友的生活,觀眾也在他們的「毒舌」、金句和廢話裡獲得了溫暖與陪伴。
都市生活裡,每個人都背負著沉重的壓力。
正是這些偶爾的吐槽抱怨,像一劑消解疲憊的良方,讓我們獲得了繼續前進的勇氣。
來源:視覺中國
“喋喋不休”,是牽腸掛肚的關愛
小時候,我們總嫌父母嘮叨。
從“天冷了要加衣服”到“吃飯要細嚼慢嚥”,再到“出門注意安全”,每一句都是重複了千百遍的“廢話”。
但長大後,當我們離家求學或工作,耳邊少了那份熟悉的嘮叨,心中卻莫名空落落的。
原來,那些曾經被我們視為廢話的句子,其實是父母對我們最深的牽掛與關愛。
一位老師曾說:“二十歲以前,你會覺得父母很嘮叨,四十歲以後,你會覺得有父母嘮叨真好。”
年少輕狂時,只想逃離這種緊密的「控制」;歷經世事方才明白,家長里短的每一句,都標記著他們隱晦的愛意。
張學友的《離人》中有句歌詞說得好:“愛到濃時就牽腸掛肚。”
當一個人關心你的腸胃,關心你的睡眠,關心你的忐忑與不安,可能總是會顯得囉唆和神經過敏。
可是,這正是愛最質樸最高級的形式──「我關心你的每一餐飯,關心你的身體,希望你健康、長壽」。
央視曾經播放過一則創意廣告,令無數人淚目。
一位患有阿茲海默症的父親,忘記了一切,包括兒子的外表。
昏黃的家中,貼滿了「多穿件衣服」「別忘記帶鑰匙」之類的便條紙——他的病情更重了。
一次,兒子帶家人出去吃飯。
盤子裡還剩幾個餃子,父親顫抖巍巍地拿起一個,要往口袋裡裝。
餐廳裡人很多,兒子很尷尬,連忙抓住父親的手:“爸,你幹嗎?!”
父親自顧自地說:“這是留給我兒子的,我兒子最愛吃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