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內心強大的標誌:凡事不預設

一個人內心強大的標誌:凡事不預設
value101 2024-12-12 檢舉

 

聽過一個「沙鼠效應」。

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種土灰色的沙鼠。

每當旱季到來之時,這種沙鼠都要囤積大量的草根以備不時之需。

但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當囤積的食物足夠它們度過旱季了,它們仍會一刻不停地尋找草根。

若是找不到,它們便會煩躁不安,嗷嗷叫個不停。

後來經過研究證明,沙鼠之所以這樣勞累,是一種出於本能的擔心。

它們永遠在焦慮食物不夠吃會被餓死,所以做了大量無意義的勞動。

生活中很多人也是這樣。

事情還沒發生,就在腦中預想了一千種結果;

今天還沒結束,腦子裡就全在為明天擔憂。

但恰如心理學教授馬丁‧塞利格曼所說:

“人類所擔心的事情,其實將來90%都沒有變成現實。”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從來不給自己預設痛苦。

1

東京大學心理學博士吉田正雄做過一項實驗。

他邀請100位條件相當的志願者,把他們分成兩組,佈置了一個相同的任務。

他對第一組的要求是:全盤考慮事情完成的方法、過程以及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

對第二組的要求是:去做就好。

得到的結果是,第一組花費時間是第二組的兩倍,然而完成品質卻遠不如第二組。

吉田正雄由此說道,凡事思慮過度,只會表現更差。

作家亞倫·T·貝克講過一個小伙子傑森的故事。

傑森入職沒多久,就被領導安排主持一個視訊會議。

為此,他非常焦慮,儘管做了充足的準備,接近上場前,他還是感到惴惴不安。

他不停地想:

萬一搞砸了,自己出洋相事小,惹怒領導事大,再影響下半年評職稱怎麼辦?

萬一同事不喜歡我的演講風格怎麼辦,我會不會被孤立?

萬一中途忘詞了怎麼辦,誰會來幫我救場?

最後在無盡的預設下,傑森果然搞砸了這次視訊會議。

而現實中的許多人,也如傑森一般,總是不由自主地擔心,那些不好的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要考一門證書時,就擔心自己考不上,從而無法投入十分的精力去準備;

打算換工作,又怕找不到更好的,所以一直在原本壓抑的工作環境中內耗。

到最後,很有可能是什麼事情都沒發生,我們倒先被精神壓力壓垮了。

所以說,一個人失敗、痛苦的根源,就是喜歡預設一切困難。

而打敗這種焦慮的最好方法,就是強大內心,杜絕胡思亂想,主動去做那些令你焦慮的事。

就像有句話說的:“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

一次行動,好過你一萬次的杞人憂天。

當你真正行動起來,你會發現你原先預設的困難,其實都是子虛烏有。

 

2

《人民日報》曾說:人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專注當下。

但現實中很多人大部分時間都在為未來憂愁,很少有機會去體會生活的快樂。

恰如松浦彌太郎所說:“那些經常困於不安和焦慮的人,對未來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

《哈佛家訓》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二戰期間,有位叫詹姆的先生,整天都在為一些還沒發生的事煩惱。

他想到軍中服役的兒子,就擔心他是否能安全回到家中;

想到舊房子將要拆遷,又擔心得來的錢不足以購買新房子;

想到剛創辦的商業學校,又擔心招不到新學員…

為此,他寢食難安,每天都活在無盡的焦慮中。

妻子就建議他,把這些煩惱都寫下來,並封鎖到箱子裡。

一年後,詹姆再次打開煩惱箱發現:那些之前擔憂的事,居然一件都沒發生。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