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心靜的力量

莊子:心靜的力量
value101 2024-07-08 檢舉

 

 

心亂則萬事難,

心靜則萬法生。

 

《莊子·在宥篇》中記載過這樣一件事。

黃帝在做了十九年天子後,心生迷茫,便去拜訪道家名流廣成子。

他向廣成子請教:“聽聞您已通曉至道,那如何修身才能長久呢?”

廣成子便回他:

「得至道者,什麼也不看,什麼也不聽,因此能保持精神上的超脫;

摒棄外界紛繁的干擾,固守你內心的平靜,這才是長壽之法。 」

人活在世上,前路時有迷霧繚繞,風雨也總是接踵而至。

但真正的高人,從不會因外物變化而勞心損神。

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這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力量。

 

1

心靜則神定

《莊子達生》中有一個「老人黏蟬」的故事。

孔子當年周遊列國,路經楚國時發現一老翁在粘蟬,一粘一個準兒。

孔子對此十分好奇,便上前詢問。

老翁回答說:「一開始時,我在竹竿上沾兩個泥丸,練習不讓它掉下來。

後來慢慢升級到三個泥丸、五個泥丸…

如今,我粘蟬時心如止水,絕不會因為外物而分神。縱然天地之大,可我眼裡只有蟬。 」

孔子聽後連連讚嘆,不由得感慨:“用誌不分,乃凝於神,其痀僂丈人之謂乎!”

 

一個人若能保持靜心,全神貫注去做一件事,那還有什麼能影響你呢?

但在這物慾橫流的世間,我們的心神總是容易被分散。

太在意得失,太顧及成敗,太糾結取捨。

於是人就在熙熙攘攘的焦灼中,變得越來越無所適從。

書畫家袁茂林,曾因自己的書畫而聞名。

盛名之下,邀請他參加展覽的人幾乎踏出門檻,重金求畫的人也無數。

他的內心開始變得浮躁,心思也全被名利吸引。

然而,當畫畫的心不再純粹,他的靈感漸漸枯竭,創作也變得吃力,最後,他竟什麼也畫不出來了。

無奈之下,袁茂林選擇關門謝客,一個人跑到深山老林去清修。

沒有了外在的打擾,他的內心重回清淨;每天遊走在山水之間,他的精神也得到極大的滋養。

他終於又能心平氣和地坐在桌前畫畫,把從山間捕捉的靈感呈現在畫卷上。

在潛心的修練中,他的畫技不斷精進,他本人也終成一代大師。

 

《莊子·外篇》中說:“水靜猶明,而況精神。”

當水處於靜止狀態時,它才能映照出萬物。

人的精神也一樣,只有在寧靜中才會更加清晰明澈。

境界越高的人,往往越懂得在靜中修行。

給心留一份清淨,安頓好自己的靈魂。

不受外境羈絆,不為當下所困,任憑世事變化,你也能安定從容。

 

2

心靜則慧生

莊子曾在《庚桑楚》中說:“宇泰定者,發乎天光。”

是說心境安泰鎮定的人,就會發出智慧的光芒。

一個人若總是心情急躁,難免會情緒帶偏,讓頭腦陷入混亂。

靜下來想一想,才能一掃眼前的迷茫,洞悉事物的本質。

曾國藩一生徵戰無數,常遇到「後有毒蛇,前有猛虎」的兇險戰況。

每當戰事吃緊時,他便會獨自一人待一會兒,讓心靜下心來,以便做出最正確的決策。

 

當年,弟弟曾國荃率湘軍攻打南京,因為聽說南京城裡口糧不多,本來以為很快就能拿下。

但當曾國荃來到南京城下,看到南京城的規模之大、城牆之堅固,瞬間就傻眼了。

經過了幾十天的血戰,數量就不多的湘軍傷亡慘重,再加上疫病,情況非常嚴峻。

曾國藩身為主帥,看到弟弟出師不利,內心自然也焦灼不堪。

但他並未被焦慮沖昏頭腦,而是命人在家中搭建了“小望樓”,每天下午都要去靜坐半晌。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