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感情,都毀於這3個“不講究”
在網上看到一段非常認同的話:“我不相信這世上有完全契合的兩個人,如果有,那一定是一起努力的結果。”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是與生俱來,是在一次次接觸和交流中,不斷產生和回饋的。
很多時候,一來一往的相處細節,就藏著彼此的態度,影響著一段感情的持續和走向。
若想感情長久,就要多“講究”一些,用心去經營,不敷衍,不肆意,不控制。
01
不講究“時間”
前段時間網絡博主囤寶媽媽,在視頻中分享了一組她和丈夫的日常對話:
“老公,我去洗個澡,碗你洗吧。”
“好,你去吧。”
她出來後碗已經洗好了,桌子也是乾淨的。
“我去吹頭髮了,衣服已經洗完了,但還在洗衣機裡哦~”
“好,我一會兒去晾。”
她吹完頭髮出來時,衣服已經晾好了。
視頻中,囤寶媽媽每次跟丈夫說話,丈夫就算再忙也會認真聽,並且及時給予回應,不會讓妻子再催促第二遍。
我們羨慕這樣的相處模式,因為現實的日常裡,總會有一些被敷衍的時候。
計劃去旅行,因為一方敷衍,遲遲定不了目的地;商量哪天去看父母,因為一方不上心,遲遲沒得到答复;說好去買菜,卻遲遲等不到人回來。
結果,好的心情變成失落,計劃的事情沒了結果。
生活裡,很多事物都是有有效期的,無視它,就失去了原本的味道;錯過了,可能就再沒有機會擁有。
因為,感情不是單向的輸出,而是雙向的流動。只有及時回應,才不會浪費彼此的時間,消耗彼此的情緒。
就像囤寶媽媽說的那樣:“不'裝聾作啞',是對愛人最起碼的尊重。”
而好的感情就是這樣,在有效的時間裡,給予對方最需要的反饋,去聽,去做,一方沒有敷衍,另一方自然就少了抱怨。
而這種尊重,就是在乎的體現,是情感的正向循環,是相處長久的基礎。
作家李碧華曾在書中寫道:“什麼是多餘?夏天的棉襖,冬天的蒲扇,還有我已經心冷後的殷勤。”
與人交往,需要講究“時間”,如若總是把“等”字放在最前,就很容易把問題拖到無解,把分享耗到放棄。
請記得,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時時懂陪伴,是感情裡最踏實的安全感。
02
不講究“情緒”
前段時間,陸毅和鮑蕾在《夫妻的浪漫旅行》節目中,被問道:生活中有矛盾的時候會怎麼解決?
陸毅說:我們以前爭吵就很少,不會大吵,就是爭兩句,就算冷戰也都超不過一兩個小時。鮑蕾也是過一會兒,想想沒什麼值得生氣,很容易就過去了。
人與人的相處中,情緒穩定,就解決了很大一部分問題。
現實中,很多矛盾,一開始都是小事,到最後,卻因為沒有控制好態度和情緒,鬧得不可開交,最後,不歡而散。
《愛,需要學習》一書裡有這樣一段話:
“引發爭吵的事情是五花八門的,可是爭吵的模式卻都是類似的:就是不停指責對方,誰也不肯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