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大的清醒,是懂得放下

《人生沒什麼不可放下》裡有這樣一句話:“人最強大的時候,不是堅持的時候,而是放下的時候。”
人生的煩惱,大多是因為“想太多”導致的。
一個人在意的越多,煩惱就越多。
能讓我們止步不前的,從來不是外界的壓力,而是那顆不肯放過自己的心。
心簡單了,日子便舒服了。
餘生,最清醒的活法,莫過於:學會放下,讓心歸零。
放下已成過往的傷害
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菲斯汀格法則 :
“生活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做決定。”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傷害。
無端的誹謗,惡意的打壓,背後的詆毀......
如果一味沉浸在過去的傷痛裡,最終只會束縛住自己的前行。
從前,有個書生進京趕考,因遭人暗算,最終落榜。
屋漏偏逢連夜雨,陪伴他多年的戀人,也在此刻離開了他。
他傷心至極,每天鬱鬱寡歡,以酒度日。
一天,他在路上偶遇一位高僧,便向他請教解脫的方法。
高僧微笑著跟他說:“你只要好好跟我三天就可以了。”
三天內,高僧除了給他清水喝,再不給其他任何食物。
他每天不僅飢腸轆轆,還要幹餵馬、砍柴等一系列苦活。讓他受不了的是,累了一天之後,晚上還只能睡馬厩。
終於三天過去了,書生崩潰到嚎啕大哭,埋怨為何要自討苦吃。
高僧說道:“從前的你何曾不是如此,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書生頓悟,決定告別過去,重新來過。
他開始把全部精力放在學習上,幾年之後,終於如願金榜題名。
最難熬的痛,不是傷害你的人,而是那個不願放下的自己。
就像季羨林所說:
“如果總是糾纏,那麼痛苦會時時刻刻都新鮮生動,時時刻刻劇烈殘酷地折磨你。不如淡漠、再淡漠、再淡漠。”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及時止損,不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如果你一味在乎當下的得失,反而會失去更多。
生命苦短,該放的放,該忘的忘。
懂得及時抽身,才是一生最好的修行。
放下過度敏感的觸角
亞里士多德曾說:“沒有誰能折磨一個人,除了他自己。”
人生最大的煩惱,不是在與外界博弈,而是與自己較勁。
很多時候,別人不經意的一舉一動,都會在他們的心裡掀起巨大的波瀾。
這樣的人,最終會陷入被負面情緒左右的困境。
在網上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名設計師,一天接到了一單很重要的任務,需要給顧客設計新房。
他立刻埋頭苦幹,可是改了好幾版都沒能滿足客戶的要求,他頓時變得焦躁不安。
快要下班的時候,領導看見一臉愁容的他,便對他開玩笑說:“怪你太年輕,你要是早點碰上生活的柴米油鹽,就不難明白顧客的想法了。”
設計師聽完後,更加迷茫了。他反复追問自己:
難道是領導不滿意自己的工作結果?
還是嫌棄自己過於年輕,經驗不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