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前半生什麼習慣,後半生就什麼命

你前半生什麼習慣,後半生就什麼命
value101 2023-04-17 檢舉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

有人問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裡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這位白髮蒼蒼的學者卻回答:“是在幼兒園。”

令人意外的是,他的回答,也得到了與會者的普遍認同。

喬布斯說:“在你生命的最初30年中,你養成習慣;在你生命的最後30年中,你的習慣決定了你。”

“人”字有兩筆,一撇前半生,一捺後半生。

前半生如何耕耘,後半生如何收穫。

 

 

 

多鍛煉

 

85歲的鐘南山院士曾在一次公開課中表示:

“我的同學現在不是拄拐棍就是躺在床上了,我從年輕到現在一直堅持鍛煉,有一個好身體非常重要。”

大學期間,鐘南山曾被抽調到北京市體育集訓隊,備戰首屆全運會。

一年後,男子400米欄預選賽中,他打破了當時的全國紀錄。

賽跑、臥推、挺舉,他都取得過很好的成績;游泳、足球、籃球,他都十分熱愛也始終堅持。

長期的鍛煉,讓鐘南山院士有更好的體力和更加清晰的頭腦來面對高強度的工作。

儘管已是80多歲,但每次面對鏡頭,他總是精神矍鑠、邏輯清晰,說話鏗鏘有力。

上半場拼智力,下半場拼體力。

好的鍛煉習慣,能幫助我們游刃有餘地面對生活。

作者竹西分享過一個故事。

她的同學張元,從小就有侏儒症。因此自卑、抑鬱,不愛與人交往。

張元的父母發現後,便為他定制了特殊裝備,帶著他一起騎行、攀岩和爬山。

鍛煉的過程中,張元經歷了很多趣事、擁有了不少見聞。

課餘時間,張元便和同學們分享這些趣事和見聞,並且邀請朋友們一起去鍛煉。

時間一長,大家開始喜歡上這個雖然矮小,但是快樂又有趣的男孩。

張元也因此逐漸開朗,開始正視和接納自己。

甚至,可以在學校的舞台演講,把自己的經歷寫進作文。

長大後的張元落落大方、侃侃而談,並且成為了一名心理醫生,傳遞著溫暖和能量。

村上春樹說:“當受到別人的責難時,抑或覺得委屈時,我總比平日跑得更遠些。”

運動,是治愈良藥,是希望之島,是能量之源。

多鍛煉,擁有健康的身心,奔向幸福遠方。

 

 

常讀書

 

人們常說:“開卷有益。”

開卷,也就是讀書。開卷,究竟能收穫什麼呢?

汪曾祺先生曾在一篇小文裡寫到過閱讀對自己的影響。

十二三歲時的暑假,讀到《嶺表錄異》一書,看得津津有味。接著又找來《嶺外代答》讀。

從此他就對筆記、遊記產生很大的興趣。

這一類書中簡練樸素而有情致的文字,對他的作品的語言風格也產生了影響。

江南失陷後,他和家人避居鄉下。

隨身所帶的書,除了數理化教科書外,只有屠格涅夫的《獵人日記》和上海“野雞書店”盜印的《沈從文選集》。

於是,他一遍又一遍地閱讀這兩本書。

也正是這兩本書,指引他走上文學的道路,並成為終生的事業。

開卷,便是從字裡行間,尋找人生的航向。

更是汲取力量、豐盈思想,助力我們乘風破浪。

葉嘉瑩被稱為“古典詩詞第一人”。

她的一生歷經苦難,90多歲高齡時,舉手投足依舊優雅、從容、平和。

這一切,都源於她一生從未離開書本,一生始終熱愛閱讀。

葉嘉瑩兒時臨摹小楷字帖《長恨歌》,被詩中所講述的故事深深吸引,不久便熟讀成誦。

也因此引發了對閱讀詩歌的強烈興趣。

18歲時,她考上大學,但母親卻被查出腫瘤。

在青春正盛的年紀,她經歷著失去母親、經歷戰火、家道變遷的痛苦。

27歲,她隨著丈夫到台灣定居,可丈夫突然被捕入獄。

她只能帶著剛出生的女兒,在三所學校同時上課,艱難而勉強地維持著生活。

52歲,本以為生活歸於平靜,但卻白髮人送黑髮人。

剛結婚兩年多的大女兒和大女婿發生車禍,不幸雙雙離世。

這些遭遇放在任何人的生活裡,都是不小的打擊。

然而,面對生活的考驗,她靠著閱讀、靠著詩詞,抵擋歲月侵蝕,滋養豐盈人生。

很多事情就像石子,丟進小池塘,水花四濺,但投入大江海,悄無聲息。

讀書,是一個人從池塘變成大海的過程。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