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焦慮最好的方式:提升認知,穩定情緒,強制儲蓄

治愈焦慮最好的方式:提升認知,穩定情緒,強制儲蓄
value101 2023-04-14 檢舉

 

 

文|曉曉(富書專欄作者)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工作從早忙到晚,感覺找不到出路,幹什麼都沒勁”;

 

“父母焦慮於'你怎麼還沒對象、結婚、生子'”;

 

“感覺自己的工資跟不上消費,每個月的各種還貸讓自己焦慮”。

 

似乎焦慮已經成為了我們大部分人的一種常態。

 

有數據顯示,在23-38歲的人群裡,有58%的人因為財務狀況、人際關係而失眠,在39-54歲的人裡,這一比例明顯上升14%。

 

既然避免不了,不妨選擇面對,而治愈焦慮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升認知,穩定情緒,強制儲蓄。

 

提升認知

 

一個人認知的高度,決定了他看世界的高度。

 

很多時候,我們過於焦慮,源於我們的認知水平太低。

 

讀書,不僅可以打開我們的思維,也是療愈情緒的最佳良藥。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少年,14歲輟學,悄悄離開家鄉,與其他孩子在外打工,一起混社會。

 

他們曾經打劫過一對打工的夫妻,把他們身上唯一的85元錢拿走了,還沒有一絲愧疚。

 

他在社會上漂泊五六年,直到他從書攤上順走了一本書,翻開這本書,映入眼簾的一句話:

 

“一個人一生中總得有個覺悟時間,而這個覺悟時間的早晚,將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30歲的康鵬飛幡然醒悟,覺得自己的人生不應該是眼前的這樣。

 

拯救他的那本書就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這本書被康鵬飛翻了五六遍,他沉迷於書中孫少安、孫少平的故事,看著他們在如此困苦的環境下,努力改變自己,被書中的人物打動,於是他開始思考自己的生活該如何去過。

 

他重新返回家鄉,開始讀書、學習,在業餘時間堅持文學創作。

 

他曾在《黃問文學》等刊物上發表多篇文學作品,他的作品《夜班車》獲得了全國鯤鵬文學獎。

 

讀書,讓他的人生多了另一種可能。

 

如果你覺得焦慮迷茫,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那就讀書吧。

 

讀書,可以提升你的思維方式,安撫你焦慮的心,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25歲做什麼,能在5年後有最大的收益。”

 

其實,拋開年齡的界限,相同年齡的人,認知不同,答案也不同。

 

蘇洵,在27歲後,才開始發奮讀書,最終成為了文學大家;

 

作家沈從文從書中看到了自己認知外的世界,為自己打開了另一扇門,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楊絳說,讀書就像串門,翻開那一頁,你就可以拜訪書中的人物,與他們進行對話。

 

提升認知最好的方式就是閱讀。

 

穩定情緒

 

古語有云:“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焦慮是一種情緒,很多時候,我們感到焦慮,是因為我們想得太多。

 

《情緒管理》一書中提到一個例子:有一個男子擔心坐飛機會出事,還沒開始上飛機,就想萬一我出事了,我的老婆孩子怎麼辦,我的父母誰來照顧。

 

他之所以擔心,是因為對未知的事情感到恐懼,還未開始,就已經使自己處於焦慮之中。

 

想得太多,只會讓自己掉進負面情緒的漩渦中,越來越痛苦。

 

有個朋友,已經工作一年多了,面臨申請晉升加薪的申請她卻猶豫了。

 

這個朋友業務能力強,工作認真,有一個唯一的缺點就是想得太多。

 

還未開始申請,她就在想:

 

工作才一年就跟大家一起爭這個機會,是不是顯得有些不好;

我申請的話,老闆會不會覺得我有些冒進;

同事會不會覺得我太急於求成了。

 

其實,這一年,她工作兢兢業業,對於領導給的任務完成得也很出色。

 

直到臨近截止時間,老闆突然過來問她,怎麼沒看見她的申請表。

 

她才恍然大悟。

 

一件事情還沒開始做,已經耗費了大量的精力,陷入了焦慮的情緒中。

 

有焦慮是正常的,但過度焦慮只會加速我們的精神內耗,讓自己越來越痛苦。

 

很認同這樣一句話: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