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過得不好,是因為共情力太強

你過得不好,是因為共情力太強
value101 2023-04-13 檢舉

 

不幸的是,房東阿姨的父親突然因車禍去世。

在料理完父親後事的一段時間裡,房東阿姨因為太想念父親而痛哭過幾次。

每當山形吐司回到出租屋內,一想到傷心欲絕的房東阿姨和她去世的父親,也會異常傷心,把自己悶在被子裡默默流淚,甚至哭到凌晨。

這種情況讓她自己都覺得很奇怪,明明和房東阿姨的父親素不相識,但她卻像失去自己的父親一樣悲痛不已。

類似這樣的事情之前也發生過。高中同學的奶奶去世時,她也特別低落,甚至嚴重干擾到自己的生活,一度去看了心理醫生。

她說:“我特別能感受他人的心情,就像親身經歷他人的事情一樣。”

太宰治曾在《候鳥》中寫道:“太敏感的人會體諒他人的痛苦,自然就無法輕易做到坦率。”

在網上,人們用“情感海綿”來形容“共情型體質”,意思是說,共情型體質的人能夠理解和吸收各類人群的喜怒哀樂,並能高度敏感地察覺到、甚至直接猜出背後的原因。

適度共情是善良,而過度善良就會成為負擔。

一個人若是過度共情,反而常常會將自己陷入困境,造成自身的損耗。

與人交往,唯有學會“間歇性冷漠”,不過分對別人的情緒負責,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圖片來源:unsplash

 

唯有“剛剛好”的共情,才能利人利己

心理學上有一種人格特質叫“共情者” ,指擁有高共情力的人。

高共情的人情感細膩,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但也常常因為過度的共情而損耗自己。

共情是一把雙刃劍,只有學會駕馭共情能力,把握好尺度,才能利人利己。

閨蜜小麥與丈夫感情很好,結婚後她就回歸家庭。後來,兩人差距越來越大,她也變得敏感多疑,經常與老公吵架。

不順心的時候她就打電話給我,數落丈夫的種種不是,傾訴無所事事的煩惱。

 

好幾次,我都因為她的遭遇憂心忡忡。但長期深陷到這種情緒裡,也對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而閨蜜每次吐槽完後,心情並沒有變好,反而越來越糟糕。

有一次她又來找我吐槽,我及時打斷了她:“情緒輸出是必要的,但朋友不僅僅是你的情緒垃圾桶。我覺得與其讓問題一直困擾著你,不如振作起來,找到解決方法。”

我的話,讓小麥如夢初醒。

自此以後,小麥不再一味地自怨自艾,逢人哭訴,而是開始思考如何解決當前的困境。

漸漸地,小麥變得陽光自信起來,我們雙方也在健康的關係中得到滋養,兩人的情誼更勝從前。

 

書籍《擺脫共情》中寫道:“理性不存在,則善良無意義。”

的確如此,過度共情,是一場災難。

一個人若是過度共情他人,非但不能幫助他人解決問題,反而還會成為他人的“情緒垃圾桶”,造成雙重痛苦。

無論是交友還是談情,都要學會區分別人與自己的課題,別讓共情過載。

唯有“剛剛好”的共情,才能讓自己保持理性,在溫暖別人的同時,照顧好自己。

 

《小窗幽記》中有一句話:“凡事有度,知止為上。”

意思是說,做事情要有一定的限度,到了一定程度就應該停止。

細來想想,確實如此!

適度共情讓內心更柔軟,過度共情則是在為難自己。

人生路漫漫,願你我都能心存善意,學會適度共情。

在感到身心疲憊之前,允許自己“後退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