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義》最深刻的5句話,讀懂你就不再抱怨生活

《活出生命的意義》最深刻的5句話,讀懂你就不再抱怨生活
value101 2023-04-08 檢舉

 

世界心理學大師維克多·弗蘭克爾,曾被人稱為“《聖經》裡的那個倖存者”。

這一切,都源自他的傳奇經歷。

二戰時期,弗蘭克爾被納粹關進奧斯維辛集中營整整三年。

三年間,他每天遊走在死亡邊緣,遭受著肉體與精神雙重折磨。

可即便如此,他仍舊坦然面對苦難,從未埋怨人生不公,最終等到被解救的日子。

逃離集中營後,弗蘭克爾花了9天時間,把自身經歷寫成《活出生命的意義》。

 

這本書一經出版,就引起轟動,獲得“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稱號。

正如他所言:“不僅是在集中營,在任何地方,人都會遇到厄運。

但同時也會遇到通過勇敢地面對苦難而實現昇華自我的機會。”

幾十年來,這本書治癒了無數人,每一個讀者都從中獲得了繼續前行的力量。

今天,晚君挑選了其中最深刻的5句話,字字珠璣,讀懂你就不再抱怨生活。

 

1

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

弗蘭克爾是維也納的一名心理醫生,生活一直美滿幸福。

直到有一天,德國納粹攻占了維也納,他和1500多人一同被抓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

在前往集中營的火車上,納粹命令他們不得攜帶任何物品。

但還是有很多人偷偷帶了一些食物、紀念品,而弗蘭克爾則揣了一個裝有書稿的帆布包。

他們本以為帶些東西沒什麼大不了的。

誰知下了火車,看守說,將逐一排查物品是否有違規,若有違反立刻送往毒氣室處死。

 

話音剛落,人群立馬騷動起來。

有人心神慌亂之際,轉頭就跑,不料看守抓住他就是一頓毒打。

有人害怕到把東西直接扔到地上,可被看守發現後,仍然難逃一死。

弗蘭克爾始終不動聲色,他悄悄把帆布包藏進大衣中,然後儘量鋪平展開。

在面對盤查時,他鎮定自若,用力挺直腰板。

看守見他精神抖擻,毫不心虛,便不再仔細搜查。

就這樣,弗蘭克爾得以順利脫險。

 

正如他在書中說的:

“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

生活中總有很多突如其來的意外,會打得你措手不及。

也許是工作計劃外的臨時改動,也許是開車路上的突發情況。

 

但很多時候,事情本身並不嚴重,你的慌亂處理反而會將事態擴大。

《昭徳新編》裡說,水靜極則形像明,心靜極則智慧生。

意外來襲,與其匆忙應對,不如第一時間靜心沉思,控制慌張的情緒。

當你保持住清醒的頭腦,就能生出智慧,規劃出合適的解決方案。

記住,遇事不慌,先穩住自己,才能有條不紊地應對變故。

 

2

看不到未來的人之所以自甘沉淪,是因為他發現自己老在回憶。

弗蘭克爾在書中曾說:

“犯人容易懷舊,為的是忘記眼前的痛苦,但剝去當下的現實性,內藏極度的危險。”

一個人為了躲避眼前的苦難,而回憶過往的甜美,結果只會使他喪失承受痛苦的能力,心理防線逐漸崩潰。

集中營裡,有很多囚徒本是教師、醫生、會計、銀行家。

他們原本的職業光鮮亮麗,生活優裕富足。

然而在集中營裡,他們每天要挖鐵路、鋪軌道十小時以上。

從事重體力活不說,每天還只能分得一小片麵包和一碗稀湯。

 

身體的疲累與精神的緊張,使人彷彿墜入了地獄,痛苦難捱。

於是弗蘭克爾一休息,就能聽見囚徒們聚在一起回味過往的滋潤生活。

剛來的時候,他曾看見一個人閉著眼,手舞足蹈地回憶從前。

他嘴巴嚼動是在品嚐黃油麵包,兩根手指夾著的是雪茄煙。

突然間,他睜開雙眼,眼神迷離,然後大膽地走向獄霸囚頭索要了一根香煙。

接著他邊抽著香煙,邊走向帶電的鐵絲網,最後觸電而死。

一個人若總是處在回憶中,就難以面對痛苦的現實,最終生活越過越糟。

 

想起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的一句話:

“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都無法復原。”

面對眼前的苦難,過去的鮮花和掌聲,並不會帶給你鼓舞。

它們只會麻痺你的神經,使你鬆懈,消耗你殘存的底氣。

很多時候,與其用過往來逃避,不如勇敢面對可怕的現實。

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說,直面現實的能力,最為可貴。

試著一點點接受當下困難的處境,並努力調整自己來適應它。

要知道,唯有迎難而上,不斷強大自己,你才能熬過寒冬,獲得命運的饋贈。

 

3

如果說生命有意義,那麼遭受苦難也有意義。沒有苦難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

弗蘭克爾曾把集中營稱為“人間煉獄”。

在這裡,他受盡了苦難與折磨。

集中營的氣候惡劣,一到冬天氣溫就低到零下二十多度。

可囚徒們沒有棉衣與棉鞋,9個人睡覺只能蓋兩條破被子。

弗蘭克爾和其他獄友一樣,患上了嚴重的水腫,雙腳腫大,膝蓋無法彎曲,每邁一步都疼痛難忍。

更嚴重的是,有不少人染上了斑疹傷寒病,奄奄一息。

 

後來他被安排去照顧病人,本來健康的他,不幸也感染了傷寒,險些被送進焚燒爐。

站在死亡的邊緣,他不得不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出於心理醫生的本能,他開始觀察身邊獄友,發現他們只要心有念想,就不會輕易尋死。

他下定決心要活下去,把集中營當作一次心理學實驗,深入研究死亡與苦難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