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自我救贖,要不斷打破自己的固有認知

人生是一場自我救贖,要不斷打破自己的固有認知
value101 2023-03-18 檢舉

 

說實話,工作和生活中無解的事情太多了。

比如,項目革新,更換投流方式,臨危受命勸退整個投流組,要求2月28日之前搞定,還要給公司省錢降低賠付金額……

比如,你想要自嗨式寫作,奈何反響平平,無人共情,經常反問自己,還要堅持嗎?

比如,你體重超標,然後拼命節食,雖然短期有效,可是經常反彈……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並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我們被困在固有認知裡。

 

窄框架效應,影響了你的格局

小時候聽媽媽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婦人總是悶悶不樂,原來老人的大兒子賣雨傘,小兒子賣遮陽傘。每逢雨天,老人就擔心賣遮陽傘的小兒子門庭冷清;每逢晴天,老人又擔心賣雨傘的大兒子生意慘淡。

鄰居看到了愁眉不展的老人,趕忙規勸:“大姐,你應該開心啊!”

老人不解道:“你看不出我正發愁嗎?今天又是晴天,我賣雨傘的大兒子沒有生意可做啊!”

鄰居笑道:“是啊,今天是晴天,您小兒子的攤位被圍得水洩不通,銷售額激增啊!等到雨天,您大兒子的雨傘更是成為剛需,不愁賣不出好價錢呀!”

“不論晴天還是雨天,您的兩個兒子都有生意可做,你發什麼愁啊?快跟我家那口子一起跳廣場舞去吧!”

是啊,其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雨天,小兒子協助大兒子一起賣雨傘,將雨傘的銷量推上新高;等到晴天,大兒子再協助小兒子賣遮陽傘,這樣才能長盛不衰啊!

選擇這樣的銷售模式,不僅綜合收入提高,也能保證身心愉快!

 

當然,這只是故事的解讀。為什麼故事中的老婦人會陷入錯誤的行為?

原因就在於“錨定效應”:老人把天氣的變換當成了影響收入的唯一標準。

她只會狹隘地關注晴天和雨天對大小兒子生意的影響,導致大兒子在晴天費力銷售雨傘,小兒子在雨天賣力吆喝遮陽傘,結果得不償失……

而這,也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德·塞勒戲稱為“窄邊框效應”。

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開始,或多或少受到出身、家境、環境、教育及學識的束縛,這一層層框架猶如枷鎖,使我們的視野範圍只能局限於某一區域,當我們的關注範圍越狹窄,就越容易變得絕對,從而做出錯誤的決定。

 

捫心自問,你為什麼越來越忙?

因為,我們只關注到了時間的稀缺,無形中被時間錨限制。我們一心想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工作,卻總是紮進混亂不堪的瑣事中,埋頭苦幹。

我們從來沒有仰起頭,問問自己,有哪些更加高效的工作方式;我們是否可以藉助“向上管理”的思維,尋求領導的資源傾斜;我們沒有去想工作如何劃分優先級,哪些工作是真正可以影響結果產出的?

 

如何破局?

01.慢下來,給自己复盤總結的時間

要想順利破局,首先要有發現問題的意識,因為沒有意識到問題,才是大問題。一旦發現問題,就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在錯誤的方向,持續錯下去了。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