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保持心理健康,需要“傻”一點

一個人要保持心理健康,需要“傻”一點
value101 2022-12-03 檢舉

 

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

 

好像並沒有做什麼事,但卻自我感覺很糟糕,

 

並且非常疲憊,彷彿失去了活力,形同一具軀殼;

 

即使休息了沒有絲毫好轉,甚至還會更累,

 

有時候想要改變,但又不知道從何下手。

 

整個人都被一層厚厚的無力感籠罩著。

 

觀察這類來訪者,我發現ta們的生活中,往往會經歷這樣的過程:

 

突然心血來潮很想說某一句話、做某一件事情。

 

但轉念一想,又覺得這樣做沒有什麼好處,於是便選擇了什麼都不做。

 

然而,這個想法卻依然時不時在頭腦中盤旋,久久未曾散去。

 

這個過程就像一個個想法腐爛在身體裡面,久而久之,就會讓人有一種死氣沉沉的感覺。

 

相反,我們又會看到,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好像總是活力滿滿。

 

在我的觀察之中,這兩種人之間的區別,就在於:

 

能否在生活中“真實地活著”

 

 

聆聽內心的聲音,會讓你“活過來”

 

你是否試過,在說了某番話,或者做了某件事後,突然感覺“活過來”了。

 

好友小Y被工作折磨得死氣沉沉。

 

她有氣無力地和我吐槽,說感覺經理很多事情都不懂,喜歡甩鍋,也喜歡搶功勞,經常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提出來,做不到又會胡亂批評大家。

 

小Y已經不止一次想要對經理臭罵一通了,但幾乎身邊所有人都勸她不要這麼做。

 

“有必要這麼做嗎?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小Y答不上來,但這樣的想法卻總是縈繞在腦海中,久久難以散去。

 

後來,小Y決定離職了,因為她是主管,所以公司高層會和她有一個面談,了解她離職的原因。

 

按理說,這是她表達對經理不滿最好的機會了。反正離職後也不會再有交集。

 

然而小Y還是猶豫了,她問我,自己是不是不該說,好聚好散就行了。

 

我反問了她一個問題:

 

咱們換一個角度想,這件事情看起來如此的不應該、又毫無用處、甚至還可能讓人覺得你是一個是非多的人,看起來有著一大堆的壞處......

 

但是,你的內心依然有一個強烈的聲音,想要去說出來。我想,這麼做背後,一定有著更加重要且深遠的意義!足以壓過前面已知的所有壞處!

 

聽罷,小Y決定把心裡話都說出來。

 

事後,她和我分享:在講的時候,內心在狂跳,聲音也有些發抖,但並不是害怕,而像是一種興奮,說完後感覺暢快無比。

 

“感覺自己像是活過來了!”

 

小Y讓自己“活過來”的關鍵,表面上是她表達出了對經理的不滿;

 

但本質上,是她讓心底里面那個代表著自己意志的聲音“活出來了”

 

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羅洛·梅曾提出「自我核心」的概念,他認為:

 

一個人要保持心理健康和發展自己,就必須在保持自我核心的前提之下,與現實世界去發生碰撞。

 

所謂自我核心,指的是每個人身上獨一無二,並且富有生命力的部分。

 

比如個人的喜惡、三觀、說話方式、生活方式等。

 

現代人之所以感到空虛、心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在社交中過於順從、或依賴他人,導致自己壓抑了自我核心。

 

這就好比同樣和人吃飯聊天。

 

如果是和某個你並不熟、也不喜歡的人一起,那麼人會不自覺把最真實的狀態隱藏起來,一場飯局過後,會有一種莫名的疲憊感。

 

如果生活中壓抑真實自我的時刻過多,那麼人就會變得越來越無力。

 

相反,和摯友漫無目地聊幾個小時,反倒能夠重新煥發活力。

 

可以說,活出自己的意志,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願望。

 

尤其是生活中那些看起來“很傻”的事情,往往更貼近我們的自我核心。

 

 

越“傻”的事,越貼近真實的意志

 

經常我們會看到一些觀點,教大家如何創造出自己最大化的利益:

 

比如如何賺更多的錢、如何讓愛人對自己更關心體貼一些、或者如何隱忍然後占到更多的好處......

 

這些聽起來都極其有道理,但我們卻時常發現,自己就是會忍不住做一些違背利益的傻事

 

比如,在諮詢中我經常會遇到“叛逆的中年人”。

 

一位女士曾和我抱怨,自己的丈夫已經40多的人了,也有自己的事業。

 

但是在公司決策上卻非常的主觀武斷,有時候做決定就像孩子一般任性,即使妻子和他再三強調這個決定百害而無一利,但他依然會一意孤行。

 

妻子很費解,覺得老公怎麼傻掉了?

 

後來我了解她丈夫的成長背景後,發現他從小以來都是在父母包辦一切的環境中長大。

 

大到人生選擇,小到今天要穿什麼顏色的襪子,都是父母給他做決定。每次他提出自己的想法,也總是會被否認。

 

時間長了,使得他的判斷能力比一般人要弱,公司能夠開得起來,背後全靠妻子在把事情處理妥當。

 

但他心裡總有一個聲音: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試一下。

 

就像青春期的孩子一樣,此時的丈夫看重的並不是事情做對,而是能否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

 

儘管從世俗的角度來看,這個男人的行為顯得併不成熟,但卻是任何一個人變成熟道路上的必經歷程。

 

這種“做傻事”的成年人還有很多。

 

可能是像這位丈夫這樣胡亂決策,也有的是突然辭掉別人眼中的好工作,學起了並不賺錢的手藝。

 

又或者選擇和一個並不門當戶對的對像在一起,開啟一段在別人眼中註定沒有好結果的感情。

 

有時我們會疑惑:ta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啊?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啊?

 

確實,這些事並不會有利益上的好處,但卻能夠讓人的意誌有存活的感覺,這樣的感覺並非是利益可以衡量的。

 

可以說,“活出自己的意志”是每個人內心中隱秘且強烈的願望,甚至說是與生俱來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一對兄弟在玩電腦遊戲。

 

哥哥已經玩得非常熟練,是高手,而弟弟則是剛剛接觸。

 

一開始,哥哥每一步都非常仔細地指導弟弟——怎麼賺金幣、打怪物、換更厲害的武器。

 

這些指導都是為了幫助弟弟在遊戲中的利益最大化。

 

但過了沒多久,弟弟就開始變得越來越不耐煩,開始故意不按照哥哥的要求操作,兄弟倆因此拌起了嘴,最終弟弟選擇不玩了。

 

因為一旦完全聽哥哥的,弟弟就無法在遊戲中活出自己的意志,就會失去了參與感,即使贏了,也體會不到絲毫樂趣。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