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40歲,比起跟父母和解,我更建議你做這件事

活到40歲,比起跟父母和解,我更建議你做這件事
value101 2022-12-03 檢舉

 

因為呀,他們覺得:

 

一旦我過得順利舒服,就相當於把父母拋棄了。

 

這在事業發展上,就會形成兩股矛盾的力量。

 

一方面,孩子嘗試讓父母認可,吃力地尋求突破。

 

電影中,良多是想“追上哥哥”的——

 

他資歷平平,40歲中年失業後,轉行去學美術;

 

最終成為了一名繪畫修復師,收入不穩定。

 

但至少,跟父親一樣也是“醫生”,為了“醫治”畫作。

 

這一切,都是為了獲得父親的認可。

 

但另一方面,他也會自我否定,活在父母話語下。

 

電影中,良多說起工作的事。

 

這時,父親突然質問:“工作夠吃飯嗎?”

 

面對父親這樣的“關心”,良多意識到自己不如哥哥,低下頭躲避父親的目光,內心產生強烈的自我否定。

 

他含糊地說:“剛好養活老婆跟孩子。”

 

其實這種感覺,也幾乎伴隨了他半輩子。

 

這15年來,他每次想在事業上奮鬥、超越哥哥時,內心也會有一個來自父母的聲音:

 

“你的這些努力,比得上哥哥那樣當醫生嗎?”

 

良多總是感受父母話語的批評,對於事業發展,也失去自己的方向。

 

40歲依然渾渾噩噩,如同長不大的孩子。

 

 

何以長大?踏出和解的「第一步」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

 

活在這麼糟糕的家庭,良多太難了吧!

 

既無法逃脫,活在父母的陰影之下,

又不能長大,建立自己的關係和事業。

 

然而到了第十五年,他想主動跟父母和解,還真正做到了。

 

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

 

但細看下去,你就理解了。

 

首先,良多有了自己的「新關係」。

 

今年,良多帶著妻子和孩子回家。

 

如果說,以前回家,他是個「孩子」,常常被父母忽視和否定。

 

那麼這次,他是兩個家庭之間的紐帶,身份也發生了轉變——

 

不僅是一個「兒子」,還是另一個新家庭的「主人」。

 

具體有什麼變化呢?

 

① 在新關係和舊關係中,他「看見」自己。

 

所有的成長,都是從被看見開始的。

 

電影中,父母翻出良多的舊物,給良多的養子看。

 

當他們看到,一本紀念冊裡,良多的理想是“成為醫生”。

 

養子問了一句:“良多,你以前真的想做醫生麼?”

 

良多雖然羞怒地撕掉,但這一問,將他從前的自主意願激發出來——

 

我從前到底想成為怎樣的人?

 

良多的父親問養子:“長大後想做什麼”,

 

養子說:“想做鋼琴調音師。”

 

良多的父親聽後,鼓勵他以後當個醫生。

 

這一幕在良多看來,如同當初父親將意志強加於自己身上。

 

他立馬向父親斥喝:“不要隨便給他出主意好嗎?”

 

其實呀,良多這是為曾經的自己向原生家庭控訴。

 

但這一發聲,也意味著他的「存在感」漸漸顯形。

 

心理學上說,一個人的存在感,來源於他的感受被看到了。

 

良多發現:

 

我長大了,我能向父母發起抗議了,並且允許自己的感受存在!

 

② 處理矛盾時,新關係為先,舊關係在後

 

很多人一直長不大,是因為把「舊關係」放在第一位。

 

於是,矛盾就會在自己身邊的關係中,不斷呈現。

 

比如,電影中的「婆媳關係的矛盾」。

 

母親特意給良多買了睡衣,卻沒有為妻子和養子準備。於是,妻子感到被排斥。

 

如果,良多以「舊關係」 為先——

 

就會斥喝妻子的多疑,順從母親的意志,將矛盾壓抑下去。

 

然而,良多選擇以「新關係」 為先——

 

安撫妻子的情緒,勇敢向母親表示抗議,親自捍衛親密關係。

 

這也意味著,他開始跟原生家庭分離,成為一個健壯而有力的自體。

 

同時,父母的「舊關係」正在衰老。

 

如果說,以前父母的話語太強大,使良多默默受苦。

 

那麼,當他看到父母老了,內心的牢籠就會打開。

 

正如電影的一個晚上,鄰居生病了,讓父親緊急出診。

 

可是父親幫不上忙,只能叫救護車。

 

這一刻,父親不再是充滿威望的醫生,而是一個蒼老的平凡老人。

 

舊關係中,父親的「衰老」,反而使良多獲得了成長的勇氣。

 

電影還有一幕,一隻蝴蝶飛了進了哥哥的房間。

 

母親突然激動地說:“別開門放走!可能是純平。”

 

她痴痴地望著蝴蝶,如同十幾年來,執著於優秀的哥哥的幻象。

 

而良多極力將母親拉回現實,他說:

 

“大哥就算活著,也不一定有出息啊。”

 

舊關係中,母親的「痴念」,也讓良多理性審視自己的處境。

 

這時候,如同心理學說的——

 

我們不能療愈父母、家人、伴侶,但至少,可以從自己開始。

 

良多也漸漸對原生家庭感到釋然,也決定先改變自己。

 

電影的最後,良多跟孩子、父親一起去海邊。

 

他跟父親仍然有著深深隔閡,也討厭父親那副愛管別人的樣子。

 

但三人走著,在石階上,父親落後了。

 

良多想到遲早有一天,自己走得比父親更多更遠。

 

所以這時候,他停下來看手機,等父親走過,從身後照看父親一小會兒。

 

此刻,他舊關係中的陰影正在褪去,也慢慢發生了和解。

 

那麼,下一步該怎麼療愈呢?

 

我想,這又是另一段很長的路了。

 

我們往往尋求徹底而完美的和解,但現實中,很多真實的和解,只是淺淡的改變。

 

良多以後也會受原生家庭影響,但他能活出自己,這就足夠了。

 

 

寫在最後

 

 

看這部電影時,我還想到武志紅老師說過——

 

家之所以傷人,是因為彼此過度介入。

 

而家開始變得溫暖,是因為允許分離。

 

我們跟原生家庭和解,不是看見他們老了,而強迫自己去接納;

 

恰恰相反,

 

是因為我們要長大,所以放下了糾纏。

 

父母已在身後,但你的人生還長,仍要步履不停。

 

你會發現:

 

只要走出第一步,之後的路也能更順遂。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