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有5種,這兩種最不傷人

原生家庭有5種,這兩種最不傷人
value101 2022-12-03 檢舉

 

 

英國的精神分析大師比昂講過一句話:

 

關係的本質,是誰製造焦慮,誰容納和化解焦慮。

 

也因此,在親子關係中,父母需要具備容器功能。

 

即:孩子製造焦慮,父母化解孩子的焦慮。

 

具體來說,存在3個維度:

 

孩子把事做好時,父母認可孩子;

孩子遇到挫敗時,父母支持孩子;

 

同時,孩子的能量和感受,能在父母這個關係容器裡自由地流淌。

 

但太多家庭卻是相反的。

 

通常是家長製造焦慮,而幼小孩子去容納和化解焦慮。

 

在這裡,便涉及到一個問題—— 「心理空間」

 

父母的焦慮,會侵襲孩子心理空間。

 

假若總是侵襲,這份心理空間自然會縮小,嚴重的時候,像是沒有一點空間。

 

相反,如果有好的關係,能容納和化解孩子的焦慮,孩子的心理空間就會擴大。

 

基於這對關係,我給原生家庭分了5個層級。

 

原生家庭的五個層級,講的就是焦慮和心理空間這對關係。

 

 

原生家庭的五個層級

 

一個人最初和父母的關係,會內化到他的內心深處,成為一種內在的關係模式。

 

可以說,這是如命運一般的力量。

 

因此,關於原生家庭的五個層級,就像在寺廟抽籤一樣,可以分為五種簽:

 

下下簽、中下簽、中籤、中上簽、上上簽。

 

第一個層級:下下簽。

 

這個層級的原生家庭,沒有一個基本穩定安全的外在空間;

 

因而孩子的內在也沒有一個基本穩定的心理空間,做什麼事情都充滿焦慮,也因此總是發揮不好。

 

具體有2種情形。

 

情形一:父母製造的外在空間創傷不斷,總是侵入、攻擊家庭,導致孩子的心理空間也被嚴重破壞。

 

比如,我的原生家庭。

 

我的爺爺奶奶,經常攻擊我們家庭。

 

衝突最嚴重的時候,儘管他們明顯不佔理,但整個家族和村委都站在我奶奶一邊。

 

甚至用村里大喇叭上廣播說,我父母是不孝子孫。

 

在那個年代,大喇叭的這種廣播,就是社死。

 

尤其是我哥哥姐姐出生的那個時候,這種攻擊和壓迫最嚴重。

 

直到我出生後,我爺爺奶奶和我們家少了來往,來自外在空間不斷的創傷,才慢慢停下來了。

 

所以我哥哥姐姐的心理空間,要比我差很多,他們真的就是抽中了下下簽。

 

而我是家里三個孩子中,唯一一個有比較穩定心理空間的孩子。

 

情形二:孩子內心徹底的孤獨,導致無法化解全能暴怒,這份全能暴怒,會破壞人的心理空間。

 

有的人,家庭並沒有受到外部世界的強烈攻擊,但自己的內在空間卻非常小。

 

這是因為在嬰幼兒時,撫養者沒有和孩子建立起基本互動的關係,造成了一種徹底孤獨。

 

這會導致這類人的心靈,停留在原始的全能自戀中。

 

任何不如意,都會導致全能暴怒的產生。

 

這份全能暴怒,會持續不斷地破壞他們的心理空間。

 

實際上,除了下下簽,剩下的四個層級都算是普通而正常的家庭。

 

第二個層級:中下簽。

 

在這樣的家庭中:

 

父母和孩子,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互動模式;

父母沒有嚴重的攻擊,孩子有一定的心理空間。

 

但通常,父母又會持續不斷地製造焦慮,孩子要去幫父母容納焦慮。

 

這在我們社會,非常常見。

 

很多父母,會有意無意讓孩子去完成自己沒完成的重大願望。

 

比如,要求孩子考自己當年沒考上的大學,做自己當年想做的職業。

 

還有另外一種常見的情形——

 

父母對孩子有著各種各樣的控制,不分大小。

 

大到唸書、結婚,小到穿衣、洗澡……都事無鉅細地控制著。

 

這是入侵內在空間的一種方式。

 

可以說,這兩種情形,都是在不斷壓縮孩子的心理空間。

 

因此,雖然孩子能夠形成了一個適當的內在空間,但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是父母給孩子製造的焦慮。

 

這導致孩子要不斷花時間和精力,去處理父母的人生命題和焦慮,不能夠專注在自己的人生使命上。

 

第三個層級:中等簽。

 

父母沒有給孩子製造嚴重的焦慮,同時也並沒有很好地幫孩子化解焦慮;

 

但孩子能夠自己逐漸形成一個心理空間,然後主要容納自己的人生命題。

 

按我的例子來講,我基本上過的就是中等籤的人生。

 

我從來沒捱過一次打罵,也沒有被控制。

 

這意味著我的內在空間得以穩定的存在,而且主要處理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使命。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