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如果格局決定命運,什麼決定格局

劉邦:如果格局決定命運,什麼決定格局
value101 2022-09-26 檢舉

 

「羈勒英雄,鞭驅天下:或以威服,或以徳致,或以義成,或以權斷。」

社會如同一張大網,每個人都是這張網上的一個結點。

如何處理與他人的鏈接是一門大學問。

劉邦深諳此道。

韓信在攻破齊國之后,寫信邀功請封「假齊王」,就是代理齊王。

劉邦讀完信憤怒不已,認為韓信是趁機要挾,大庭廣眾之下正想大罵韓信。

但他忍了下去,改口說做也要做真正的齊王,不要做假齊王,穩住了韓信。

因為劉邦知道,天下熙攘,皆為利來利往。

不許以加官進爵,韓信就不會心甘情愿地在沙場征戰。

曾國藩說過一句話, 利可共而不可獨,獨利則敗。

層次低的人,只顧著謀一己之利,層次高的人,卻能洞察別人的需求。

劉邦揭竿起義之初,同縣的雍齒追隨。

可雍齒素來輕視劉邦,趁劉邦領兵外出打仗的時候,獻出豐邑投靠了魏國。

劉邦對他可謂恨之入骨。

 

當平天下,論功封賞時,劉邦沒有ㄕㄚ他以泄心頭之恨,反而封他為列侯,以此來安撫眾將,表明不會飛鳥盡彈弓藏。

這樣的大度讓雍齒從此心悅誠服,更讓一干文臣武將誓ㄙˇ相隨。

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說: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不識人,難容人,一個人孤軍奮戰,終究會獨木難支。

反之,一個人的胸懷能容得下多少人,所撐開的格局便有多大,所取得的成就便有多高。

03

見天下

在《弈林新編》中有一句話,「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善謀勢者必成大事。」

天下為棋盤,劉邦和項羽是棋手,是博弈者。

項羽所謀是一城一池的得失,劉邦所決是萬里江山。

項羽領兵占據咸陽后,謀士勸他自王關中,以圖天下大事。

 

但項羽卻想打道回鄉,回了一句:「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

顧著享受眼前的浮名虛利,讓項羽錯失以關中為要,控制諸侯的良機。

在垓下之圍中,雖然楚騎最后只剩二十八人,幾乎全軍覆沒,但江東還有數十萬子弟兵,卷土重來未可知。

項羽卻過不了這一個坎,耿耿于懷這次的失利,以自刎的方式葬送了宏圖霸業。

目光短視之人,只著眼于一時之勝,一時之敗。

反觀劉邦,從不在意暫時的起落沉浮,目光所及則是全局。

鴻門宴后,劉邦被封為漢王,他雖然窩囊憋屈,但懂得審時度勢。

在去領地巴蜀途中令部下燒毀了棧道,向項羽表明沒有向東擴張的意圖。

其實暗地里,劉邦秣兵歷馬,養精蓄銳。然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打開創大漢王朝的開端。

在彭城之戰中,劉邦54萬聯軍敗給項羽的3萬人馬,潰敗逃竄,狼狽不堪。

劉邦大手一揮,把函谷關以東的土地作為獎賞,尋找能夠與其合作打天下的人。

韓信、彭越、黥布應邀來援,他們三人率數十萬軍隊與項羽決一雌雄,最終劉邦以把半個天下的押注,贏得了整個天下。

 

法國總統戴高樂說,眼睛所到之處,是成功到達的地方,唯有偉大的人才能成就偉大的事。

一個人目之所及只是眼前的一畝三分田,即使能力再強,所獲成就也是有限。

擁有大格局的人,謀全局,不貪一局之利;謀一世,不逞一時之快。

寫在最后

人無格局不立,事無格局不成。

如北宋宰相呂蒙所感慨的:楚霸英雄,敗于烏江自刎;漢王柔弱,竟有萬里江山。

劉邦與項羽的人生差距,就在于格局的高下之分。

劉邦會剖析自我、洞悉他人、謀事長遠,這是項羽所不具備的。

而這三者所構成的格局,讓劉邦起于阡陌,成于帝王。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