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不下去的時候,不妨讀讀《一個人的朝聖》

熬不下去的時候,不妨讀讀《一個人的朝聖》
value101 2022-09-17 檢舉

 

原生家庭的不幸,讓哈羅德一直無法看清現實:

 

是他甘於安逸才一事無成,是他的冷漠導致父子關係破裂,是他的逃避讓妻子和他分居。

 

這些不被正視的事實,是什麼時候開始被接受的呢?

 

哈羅德自己也記不起了,或許是從一個人的旅途變成朝聖者們的追隨開始,他就已經鼓起勇氣,開始清算傷痛了。

 

這讓他感到自己不是一個人,而是在前行中,找尋人生的價值。

 

年輕小伙維爾夫,給了哈羅德“做父親”的感覺,彌補了他對自己兒子的遺憾;

 

40歲出頭的里奇,被老闆解僱,妻子帶著孩子遠走他鄉,讓哈羅德開始正視原生家庭的不幸。

 

他不再是那個被童年牽絆,只會保持沉默的哈羅德。

 

面對陌生人,他說話不再緊張害怕,那種活在往事中的孤獨感也全然消失。

 

責任與擔當,讓他想要和這群朝聖者一起找到自己的路。

 

他說:“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些回憶就非得保留得這麼清晰。”

 

在一次次的追憶與懺悔中,哈羅德清算了所有的錯誤,讓自己得以救贖。

 

想起《步履不停》的主人公,也曾苦於自己年過40仍然無法擺脫童年陰影,身上一直保留著原生家庭的影子。

 

圖源:電影《步履不停》

 

幸運的人,拿出勇氣徹底清算過去;不幸的人,只能活在過去被往事困擾。

 

有一句話說:

 

“要認識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跳出自己畫的圈圈,放下才能更好地看清。”

 

沒有誰的人生一帆風順,只不過有人選擇放下,有人選擇作繭自縛。

 

前者活成了一束光,治愈自己;

 

後者活成了一張網,困住自己。

 

與過去清算,才是治愈一切的良藥。

 

有了信仰

人生才有價值

 

人沒了信仰,就好比佛堂的木魚,只有敲擊才會產生響音。

 

一個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價值。

 

正如哈羅德執著於穿越627英里,跨過重重阻礙去看病重的好友奎妮一樣。

 

路上加入的朝聖者們,也曾讓哈羅德相信:越多人一起走,信念就越大。

 

但是,在熱鬧的群體中,他常會感到悲涼和孤獨。

 

大家的分歧越來越大,矛盾越來越多,甚至有人利用這趟旅途,成為各種營銷手段的受益者。

 

追隨者們的自以為是,打亂了哈羅德的節奏,但他內心的信仰依舊堅定。

 

他沒有隨波逐流,而是選擇悄悄離開大部隊,繼續一個人的旅途。

 

付出了太多,所以更期待結局的到來。

 

經過和朝聖者磨合的那段旅程,哈羅德開始避開公眾的注意力。

 

他一邊祈禱好友奎妮能夠活下去,一邊祝福自己能盡快到達目的地。

 

這種迫切的期待,在他見到奎妮的那一刻終於得以釋放。

 

即便哈羅德無法挽救奎妮的生命,但他在這場朝聖中找到了人生的價值:

 

他憑著信念,見到了奎妮最後一面,讓好友塵封的記憶變得像麥芽糖一樣甜蜜;

 

他靠著信仰,找回了與莫琳的愛情,讓失去兒子的悲傷在重逢中得到釋懷。

 

真正的朝聖,是在去遠方的路上,回到自己心裡面的家。

 

蕾秋·喬伊斯在書中寫道:

 

“這世上有許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斷將一隻腳放到另一隻腳前面,日子久了,生活便顯得平淡無奇。”

 

同樣的生活重複太多次,就成了一種自我消耗。

 

有了信仰,不一定會讓你到達頂峰;但沒有信仰,你的生活一定會黯淡無光。

 

生命的底色有很多種,我們應該選擇最絢麗的那一種。

 

因信仰努力,也會因信仰找到人生的價值。

 

寫在最後

 

人在兩種情況下會變得傷感:

 

一種是為之堅持的目標最終未達成時,另一種是為之努力的目標實現的瞬間。

 

而哈羅德的悲傷,屬於後者:他為自己的堅持感動,也為奎妮的病入膏肓心痛。

 

這段有關信仰與救贖的朝聖,是一場與痛苦的博弈,亦是與過去和解的見證。

 

人生中不僅有悲愴與苦難,也有平淡與柔和。

 

宮崎駿曾說:

 

“真正的痛苦,沒有人能與你分擔。你只能把它從一個肩頭,換到你的另一個肩頭。”

 

痛苦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對痛苦的畏懼。

 

一個人不會在追求夢想時感到痛苦,正如哈羅德不會在堅守信仰時感到疲憊。

 

點個【贊】,願你在迷茫時蓄力、高峰時顯勢,成為自己人生路上的朝聖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