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好的生活方式:“三七定律”
作家小野洋子在《想像你是一顆飛翔的種子》中說:
“人生就是專注和平衡。假如你專注而失去平衡,你會跌倒。假如你平衡而失去專注,你會凋零。檢查你的重心放在哪裡:平衡還是專注。”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人生的至高點。
殊不知真正聰明的人,都在尋找生活的平衡點。
最好的人生,沒有大開大合,沒有搖擺不定,往往三七分,才能行穩致遠。
享受三分孤獨,接受七分合群
作家陶瓷兔子在書中講述了一位朋友的故事。
有一個女孩,她跟周圍人的關係都非常好。
她主持晚會,最會打扮的朋友前來幫她化妝;
她準備考試,室友們輪流幫她打開水;
她做活動展板,寫字最好看的同學會陪她一起熬到半夜……
有人問她與朋友的相處之道,女孩表示,其實也沒什麼特別,就是拿了獎學金和大家一起慶祝,她們看劇時湊過去聊聊,她們研究化妝的時候贊句好看,考試前幫大家打印筆記,平時該自黑就自黑,該示弱就示弱。
她說:“這一生,需要你做自己的時刻太多,小事上,去做別人也挺好。”
生活中,你我的身邊總是不乏“做自己”這樣的聲音,但人生在世,沒有誰能活成一座孤島,不標新立異,隨時能融入群體,更是一種本事。
周國平說:“在孤獨與合群之間,必有一個適合的比例或節奏。”
做人,七分合群,才能不讓別人難受,三分孤獨,才能讓自己不乏味。
朋友杜莉性格很好,和她相處總是讓人覺得如沐春風,她平時喜歡和朋友看電影,偶爾也會和同事聚餐,每逢週末,她總喜歡將時間留給自己。
她一個人時,喜歡烹飪,享受美食帶來的唇齒留香;有時聽歌插花,在清靜中享受片刻的歡愉;或是讀書品茗,留下滿室的墨香和茶香。
和自己對話,享受獨處,即便是一個人,她也將生活過得熱鬧而豐盛。
作家馬德說:“一個人的靈魂,只有在獨處中,才能洞見自身的澄澈與明亮。”
外面的世界,喧鬧任其喧鬧,內心安然恬淡,更是修行。
人生在世,不必總是格格不入,七分社交,適度合群,會讓彼此更舒服;三分孤獨,享受獨處,會讓靈魂更豐盈。
做人三分糊塗,處世七分清醒
同事趙敏剛搬到單位附近租房時,每晚都被樓上鄰居的吵鬧聲折磨。
每天晚上10點後,樓上總是傳來鋼琴聲,或是孩子的哭鬧聲。
趙敏上門去溝通,沒想到對方根本不講理,夫妻倆開門就是一通狂喊:“嫌吵你去買別墅啊!愛住不住,誰遷就你!”
趙敏被氣得心塞,打過幾次投訴電話,對方依舊無動於衷,趙敏再次登門對方竟揚言要大打出手。
對於這種蠻不講理的人,趙敏清楚,就算再去理論也只能自討苦吃,於是她買了個耳塞,每天晚上早早就睡覺。
後來,租住的房子一到期,趙敏就找了一個新住處,馬上搬家。
曾聽過一個“垃圾車定律”:有些人被負面情緒纏身,就像行走的垃圾車,急需找個地方傾倒,如果你給他們機會,垃圾就會全部傾倒在你身上。
有些人就像泥潭,你和他講道理,可他只想對你發洩自己的情緒。
不糾纏破事,不計較爛人,看似糊塗做人,實則清醒處世,遠離紛紛擾擾,才是成年人最通透的智慧。
曾聽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頭雄獅帶著小獅子在森林裡散步,途中遇到一隻瘋狗,雄獅急忙躲開。小獅子很是不解,問雄獅爸爸,“為什麼敢和老虎與獵豹爭鬥,卻要躲著一條瘋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