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你的價值觀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你的價值觀
value101 2022-01-20 檢舉

 

父母舐犢情深,恨不得將世界上最好的東西給予孩子,希望他們能在未來的生活中過得從容而幸福。

然而,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講究的吃穿,不是昂貴的輔導班,不是萬貫家產,而是父母的價值觀。

明智的父母,回答好孩子這三個問題,會傳承給孩子容易獲得幸福的“價值觀”。

 

 

 

對待物質和金錢:媽媽,我們家有錢嗎?

 

有位育兒博主分享過一個故事:

上幼兒園的女兒放學回家後,拉著正在廚房做飯的媽媽,問道:“媽媽,我們家有錢嗎?”

媽媽當時愣了一下,沒料到這麼小的孩子會問這樣的問題。

幸好,愣了幾秒後她腦子恢復了運作,她反問道:“嗯,有錢是什麼意思啊?”

女兒回答:“有錢就是像君君家裡有一輛大汽車那樣,那輛車就像消防車那麼大,特別威風!”

其實,學齡前的孩子詢問關於“有錢”這樣的問題,並不是真的在問家庭財富,更多的可能是比較。

 

 

 

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她沒有用大人的定義給予解讀,而是根據孩子已有的認知,給予簡單的解釋。

她說:“我們家也有一輛車呀,也許沒有消防車那麼大,但是足夠我們一家人一起坐著出去玩兒,去我們想去的地方,也很開心幸福,對嗎?”

女兒一聽,馬上高興起來,拍著手跳著回答:“是呀是呀!”

在“財富”的概念萌芽期,家長好好回答不但可以激勵孩子樹立健康的金錢觀,甚至可以成為孩子努力的目標。

即使客觀上家庭條件和別人有差距,家長首先不要有自卑、打壓的心理,甚至欺騙自己物質不重要。

 

 

 

其實,對物質的敏感其實不可怕,金錢並不是“壞”的,但是“夠用”就行。

我們往往會發現,在成年人的世界裡,存在這樣兩種人:一種人,一日三餐山珍海味,卻吃不到幸福的味道;一種人,終日奔波風餐露宿,一碗麵條就是人間美味。

有錢的人,不一定幸福;貧窮的人,不一定就不幸。幸福是發自內心的滿足和平和。

內心豐盈的人,知道自己所求,知道自己的幸福在哪;而內心貧瘠的人,一味追求物質世界,卻早已丟掉了感知幸福的能力。

家長需要警惕的是過於單一的價值觀,把錢、職位、成就,這些世俗意義的成功當成全部的追求。

 

 

 

家長和孩子多談論除了金錢以外,更多的幸福感、成就感的來源,比如:幫助別人的快樂,努力付出後得償所願的開心,沉浸在興趣愛好中的幸福。

當孩子已經擁有了多元的價值觀,即使還會比較、嚮往物質,也會慢慢明白物質不是唯一的價值來源。

 

 

 

 

對待學習和生活:你能幫我做這件事情嗎?

 

週末,隊友陪兒子做作業,發生了史上最激烈的家庭戰爭。

兒子有道數學題不會做,覺得太難了,想讓隊友幫忙,遭到拒絕。

受挫又著急的兒子大哭大叫,扔東西,甚至用質問的語氣:“為什麼不能幫我做?我討厭你,壞爸爸!”

 

 

在學習和生活中,孩子難免會因為一時的挫敗、挑戰而“不喜歡”做某些事情,想讓家長幫忙做。

孩子不會系鞋帶,家長馬上幫忙係好;孩子寫作業又慢又不情願,家長直接幫忙寫好……

然而,有些事情,“幫”孩子做了,並不是“愛”,而是“害”。

幫孩子系鞋帶,令他失去了“獨立”的機會;幫孩子寫作業,消磨了孩子的“責任心”。

 

 

 

面對孩子的求助,家長不妨從以下三點幫助孩子:

首先,幫助孩子接受挫敗感,“不擅長”非常正常,不要害怕;

其次,幫助孩子明確,誰是責任的“主體”,我的事情我負責;

最後,輔助引導孩子,自己耐心地做好這件事情,從而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如果你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享不盡它給你帶來的利息,如果你養成了壞的習慣,一輩子都在償還無盡的債務。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