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養生,是和有思想的人在一起

真正的養生,是和有思想的人在一起
value101 2021-10-22 檢舉

 

為什麼很多人在生活中不斷低水平,低質量的重複?就是因為這些人他們發現不了生活,工作,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也不會主動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探索問題,更不會主動去提出新的問題,所以這些人一般生活與工作都很穩定,蒼白無力,沒有任何變化與撥動,一般也窮的很穩定,也很安全。

很多成天在學習,在讀書,那為什麼讀了很多書沒有任何作用,只是低水平重複,就是這個原因,這些人只知道讀書,為了讀書而讀書,讀書是為了看書籍裡的文字,尋找各種答案去了,從不動腦思考與反思,沒有批判性思維,沒有帶著問題去讀書,人家書籍裡說的是什麼就是什麼,滿足於一知半解,粗枝大葉,只會簡單的搬運與引用,而忘了讀書要多問,多思考,多實踐,不斷提問的,不會學以致用,做不到理論聯繫客觀實際,這是絕大多數人的痛點,他們想要偷懶,逃避大腦上思考的苦。

絕大多數人把那些雞湯,花里胡哨的爛書,垃圾書當做寶一樣看,卻對像經典的,複雜的歷史,哲學,物理,數學等表達事物底層邏輯的書,不聞不問。

 

 

胡適曾經在北大發表一篇《多研究問題,少談些主義》的文章,很給我啟發。

這也映照了很多人的一生,有的人連自己人生的基本問題都沒有研究明白,比如人生的正確位置,方向,目標,使命,責任,三觀等,成天聽別人談什麼長期主義?還是什麼主義?那對你沒有任何作用,人生的基本問題都沒有搞明白,就好像很多人聽了別人的演講,看了很多別人寫的改變人生的方法論的文章,改變思維,邏輯思維的文章,為什麼都沒有作用呢?因為你看了也用不上,充其量就是過了一下腦子,那隻是別人的,一個都不知道自己人生方向,目標的人,你跟他們談長期主義,還是談別的主義,都沒有用。一個長期不思考的人,你即使看再多提升思考,思維的書,文章,如果你不刻意練習去訓練你的邏輯思維,你永遠不可能提升深度思考力。

正如胡適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中提到:為什麼談主義的那麼多,為什麼研究問題的人那麼少呢?這都是由於一個懶字,懶得定義是避難就易。高談主義,不研究問題的人只是畏難求易,只是懶。凡是有價值的思想,都是從這個那個具體的問題下手的。先研究了問題的種種方面的種種事實,看看究竟病在何處,這是思想的第一步工夫。然後根據於一生經驗學問,提出種種解決的方法,提出種種醫病的丹方,這是思想的第二步工夫。然後用一生的經驗學問,加上想像的能力,推想每一種假定的解決法,該有什麼樣的結果,推想這種效果是否真能解決眼前這個困難問題。推想的結果,肯定一種假定的解決,認為我的主張,這是思想的第三步工夫。凡是有價值的主張,都是先經過這三步工夫來的。不如此,不算輿論家,只可算是鈔書手。

這里胡適告訴你並不是不要你研究一切學問和一切主義,而是要研究學問,研究主義,必須要從研究問題開始下手。

真正的養生,是和有思想的人在一起

 

學理,學問是你研究問題的一種工具,沒有學理,學問做工具就如同王陽明對著竹子痴坐,妄想“格物”,那是做不到的事。

種種學問,學理和主義要研究,有了許多學問,學理做材料,你又在實踐中見了很多客觀具體的實際問題,方能尋出一個解決的方法或得到一個結論與答案,而這個結論與答案,以及這個過程又會反過來促進你思考新的問題,提出新的問題,這就完成了一個閉環。

所以,你要記得,

 

 

 

3

看一個人是否有潛力,你只需要看兩樣東西,一是這個人窮時追求什麼?二是這個人富時不取什麼?

識別一個人只需要三步,第一步,看這個人讀什麼?往往是這個人的文化精神成長史。第二步,看這個人做什麼樣的事?以及長期的習慣與行為?往往是這個人的動機,性格,做事基點,責任,信仰,信念,擔當,使命等。第三步,看這個人結交什麼樣的人?往往是這個人的層次與境界,一定要注意,第一步,第二步往往決定了你的第三步,決定了你結交什麼樣的人。

痛苦,才是最好的老師,人生該你走的路,其實一步都不能少。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世人都稱讚“梅花的傲骨”,卻常常忽略了它在極寒之地苦苦掙扎與煎熬,同樣邏輯,世人都稱讚“英雄與偉人”,卻忽視了身不苦則福祿不厚,心不苦則智慧不開,古往今來,那些所有經歷過大徹大悟之人,都受過千錘百煉,人心不死則道心不生,慾望不死則志向不長。

真正的養生,是和有思想的人在一起

 

經常聽有些雞湯說,最好的養生是跟舒服的人在一起,難怪歷史上出現了那麼多昏庸的君王和亂臣賊子?如果你是一位君王或領導,你要是經常跟那些口蜜腹劍的人,跟那些美女,美言,美食在一起,的確,這些讓你很舒服,但是相信我,你遲早敗壞朝政,讓你舒服到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為什麼呀?因為你只喜歡聽好聽的話,逆耳的忠言你根本聽不進去,你只照顧一方面,而忽視與之對立的另一方面,這就是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陽失調,遲早出大事。

所以,

我不能說,我只批判別的人,事物,而不允許別人批判自己,那是不對的,那樣我不是虛偽嘛,不就成了聖人了嘛,那是萬萬不能的,我也不是什麼聖人,我只是一個在學習聖人路上的人,差的還十萬八千里。

我這個人有一個好的品格就是能聽得進好的善言,也能聽得進刺耳的忠言,接受別人的批判,批評,如果別人的批評,是客觀事實,是有理有據,有根據,有章法的,而不是胡亂捏造的,我確實做錯了,我會再一次立馬改。

 

 

 

 

人生,不就是你在批判別的人,事物,幫助別的人,事物不斷修正與完善,而別的人,事物又反過來批判,作用於你自己,讓你不斷精進,修正,完善的過程嘛。

那些真正的朋友,並不是相互吹捧,相互奉承,而是勢均力敵,敢於相互批判,敢於自嘲,自我批評,共同進退,卻又不離不棄的人。

真正的養生是跟那些人格,精神,經濟獨立,具有獨立思考,有思想靈魂的人在一起。

 

 

 

如果說過去決定一個人見識的是用腳步丈量世界,那現在決定一個人見識的是這個人所處的信息環境,而信息環境決定能量層級,物質散發的能量又會影響你的潛意識,潛意識又形成感性,感性升級形成理性,理性又升級形成你對事物的認知範圍,你的認知又決定你的選擇,決策,思維,而選擇,決策,思維又會指導你行動,行動又產生效果,結果與產出。

高質量的信息環境還會激發人的創新思維,給人帶來一瞬間的靈感與奇思妙想,給你啟發,以及靈魂上的啟迪,比如一些系統,邏輯清晰,高質量,富有哲理,具有規律性,深度的文章等;相反那些帶給你低質量信息環境的人群,會給你帶來低層次的能量,不僅給你帶來困擾,還帶來焦慮,讓你無法專注,干擾你思考。比如一些娛樂八卦,吃喝玩樂,短視頻,直播,遊戲,雞湯,成功學等低級趣味的東西。

4

 
 
 
 
 
 
 

《資治通鑑》:夫事未有不生於微而成於著,聖人之慮遠,故能謹其微而治之,眾人之識近,故必待其著而後救之;治其微則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則竭力而不能及也。《易》曰:“履霜堅冰至,”《書》曰:“一日二日萬幾,”謂此類也。故曰分莫大於名也。

什麼意思?沒有一件事情不是從微小之處產生而逐漸發展顯著的,聖賢考慮久遠,所以能夠謹慎對待微小的變故及時予以處理;常人見識短淺,所以必等弊端鬧大才來設法挽救。矯正初起的小錯,用力小而收效大;挽救已明顯的大害,往往是竭盡了全力也不能成功。《易經》說:行於霜上而知嚴寒冰凍將至。《尚書》說:先王每天都要兢兢業業地處理成千上萬件事情。

當事情出現不好的苗頭與問題時,優秀的人往往可以察覺到,並遵循著事物發展的規律,找出產生裂隙的原因,從而製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很多人即使發現事情苗頭與問題不好的情況下,卻不去處理它,不去改正它,更多是發現不了它,反而會給自己找很多的藉口,那壞習慣要養成了,甚至變得根深蒂固。

 

 

 

 

 

因此,當你在出現問題出現錯誤的時候,哪怕是很小的錯誤,問題,你也都要及時的去找出原因,並且去改正它,不要給自己任何的藉口和理由。

能及時的發現問題,你就可以及時的彌補自己的錯誤,可以讓自己端正態度,逐步走向一個良性循環。

不要小看小問題,大問題是小問題構成的,不斷解決小問題,才能邁向解決大問題,小問題裡也可能蘊藏著巨大價值,大問題的解決也是由小問題一步步推動的。

最後,祝你精進,希望以上分享對你有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