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需要的一種思維能力

成年人最需要的一種思維能力
value101 2021-10-21 檢舉

 

人生如棋,識局者生,破局者存,掌局者贏。

先來看這樣一組等式:

1+1=1;1+2=1;3+4=1;5+7=1;6+18=1;

當你看到這組等式,大腦的直覺會瞬間告訴你:這根本不可能。

但如果你在每個數字的後面加上單位,就變成瞭如下等式:

1裡+1裡=1公里;

 

1個月+2個月=1個季度;

 

3天+4天=1週;

 

5個月+7個月=1年;

 

6小時+18小時=1天。

這樣一來,這組等式就完全成立。

這就是一種破局思維。

自媒體作家良大師說過:“

當直覺讓我們走入某個困境,只有打破現有的局,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成年人最需要的一種思維能力

 

01

不懂破局的人,內耗嚴重。

我們的人生,常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局:

不喜歡這個專業,可又沒勇氣轉專業;

想辭職,但又怕下份工作還不如現在這個;

想學習提升自己,卻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整塊的時間。

……

這樣的人都有一個特點:

想得多,做得少,總被理想和現實的之間的差距消耗著。

知乎用戶

一個女生,她本科學的是會計,而她不喜歡會計,喜歡設計,問他該怎麼辦。

他說:“那你就休學一年,重新考一個設計類的本科。”

女生說:“那不行啊,我都已經20歲了,再复讀一年,重考一次本科,讀出來畢業都25了,女生25歲才本科畢業,找工作談戀愛都沒有優勢了。”

他說:“那你就先完成會計的本科,再考個設計類研究生。”

女生又說:“那不行啊,研究生高不成低不就,最難找工作了,現在研究生競爭力還不如本科生呢。”

於是,他就建議女生利用課餘時間接一些設計的活兒,把會計先混畢業,然後再用設計就業。

女生繼續反駁:“那不行啊,我想去一個穩定一點的大公司,大公司都很看重第一學歷的,我這專業不對口,到那兒肯定就被篩掉了。”

這就是死循環,是一個又一個的局,這些局讓她永遠不敢邁出下一步。

美國精神分析學家卡倫·霍妮在《我們內心的衝突》一書中提到:

“我們愈是正視自己的衝突,並尋求解決的方法,我們就愈能獲得更多內心的自由。”

然而,破不了局的人,會把時間都花在跟自己的內耗中。

你在自我內耗上多花一分鐘,就少一分鐘去解決問題。

成年人最需要的一種思維能力

 

02

敢於破局,才能走出思維的牢籠。

哲學家叔本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

人一旦敢於破局,思維的牢籠就會被徹底打開。

十幾年前,吳曉波聯合央視,計劃拍《激盪三十年》的紀錄片。

時間很緊張,只有4個月。

央視把還在經濟頻道做製片人的羅振宇派來做策劃。

當時節目組要對《激盪三十年》中的30位人物進行採訪,但是發現根本約不到幾個,整個團隊陷入到絕望之中。

這時候,羅振宇說:

“為什麼非要採訪當事人?不能採訪旁觀者嗎?

 

書中的當事人,一個也不請,只做外圍採訪。

 

比如,張瑞敏不是砸冰箱嗎,我們不採訪他本人,而是把報導他砸冰箱的第一個記者找過來。”

後來,節目組馬上行動,兩個多月裡,找到了300多個與當事人相關的邊緣人物,進行集中式訪談。

《激盪三十年》書中的知名人物一位也沒有出現,但是卻拍得很成功,抱回了該年度幾乎所有的紀錄片大獎。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