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的教育:父母害了孩子,還渾然不覺
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2020年,河北95後小伙白某,因父母偏愛弟弟,心生嫉妒,一直懷恨在心,趁父母外出時掐死了自己7歲的親弟弟。
一個家庭就此支離破碎,供述時白某嘶吼“父母偏心,我恨我父母”。
有心理學專家研究表明:當父母不能平衡好子女的關係時,每個子女都會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包括促成反社會及暴力行為或影響認知功能。
受冷落的孩子,長期被父母忽略,在壓抑、失落的環境下生活,不但身心備受煎熬,而且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不僅對自己失去信心,還會對周圍的人甚至整個世界失去信任。
而被偏愛的那個孩子,可能會強勢蠻橫、恃寵而驕、目中無人,不僅嚴重依賴父母,缺乏獨立自理能力,甚至將來走出社會,因巨大的落差而受不了打擊一蹶不振。
而偏心的父母,晚景也堪憂。被偏愛的孩子自私自利,毫無感恩之心;被冷落的孩子心灰意冷,拒絕養老;老無所養的隱患,在父母偏心之初就已埋下。
父母偏心一個,勢必冷落另一個,本來血脈相連的骨肉親情,被分割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兄弟相離,親子疏遠,最後孩子和父母三敗俱傷。
父母一碗水端平,
家和才能萬事興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親子關係的主導方,如何讓孩子之間關係融洽,每個孩子能擁有均衡的愛,是每個父母都值得反思的。
至少這幾點,必須要注意:
1、不能拿兩個孩子比較
孩子多的家庭,父母總免不了比較,“你看看哥哥/姐姐是怎麼做的,你怎麼這麼笨?”“你看看弟弟/妹妹多聽話,你怎麼這麼不懂事。”
類似這種話,一句都不要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父母的比較之言,在孩子聽來就意味著“你不愛我”。
長期被比較被貶低,不僅會加重對另一個孩子的敵視情緒,還會讓孩子自卑,甚至自暴自棄。
2、分別和孩子獨處
創造機會和孩子分別獨處,這個時候不用競爭求關注,感受父母對自己獨一無二的愛。
《媽媽是超人》中,賈靜雯經常在波妞睡覺或者專注玩玩具的時候,創造單獨與咘咘相處的機會。
她陪著咘咘一起做手工,講故事,聊天,讓咘咘感受到即使有了妹妹,媽媽依然愛自己。
每個孩子只有相信自己是被愛的,擁有了足夠的愛之後,才能讓愛流動,去愛另一個,才能兄友弟恭,家庭和睦。
3、多跟孩子溝通,發現問題及時改正
《請回答1988》中德善的爸爸在發現女兒情緒不對時,說的那句話很讓人感動“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爸爸也要學習當爸爸……”
父母平時要多和孩子溝通,要多了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或者在處理一件事情之後,問問孩子是否滿意,父母哪些地方做得不對。
只有這樣,發現問題並及時改正,在與孩子的日常相處和溝通中,學會怎麼做一位好爸爸、好媽媽,避免在偏心的路上越走越遠。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簡·尼爾森說:
“要同等對待兩個孩子,這樣才不會讓一個孩子形成「受害者」心態,另一個也不會形成「欺壓」心理。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的姿態。”
家長要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心態,要公正地對待每個孩子,弱化孩子們之間的競爭,讓他們感到自己在父母的眼裡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點個贊,與所有家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