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一個人,一餐飯就夠了

看清一個人,一餐飯就夠了
value101 2020-12-01 檢舉

 

吃飯一事,最能凸顯人性之根本。

今年國慶期間,學妹的父母從老家趕到濟南看她,學妹的男友聽說後很快預定了熟悉的餐廳,一定要請叔叔阿姨吃頓飯。

吃完飯回到家,學妹的父母高興地說:“你的眼光還行,你這個男朋友很有教養,在我們眼裡過關了。”

學妹問父母,你們從哪裡看出來他還行?

她的父母便你一言我一語,給她列了這麼三條。

第一,他訂餐廳時事先徵求你的意見,並且還我問了我們倆的飲食口味;

第二,趕上過節宴請高峰上菜慢,他沒有反复催促服務員,每次服務員上來菜他都說謝謝,態度很友善;

第三,席間他手機響了兩次,第一次他看了看摁斷了;第二次,看來是真有急事,他向我們說聲抱歉後離席處理,回來後又解釋說單位同事的電話,有個問題需要他確認,還說影響我們吃飯了,不好意思。

聽完父母一說,學妹笑著說:“你們還觀察得很仔細,他平時就是這樣,每次我們倆出去吃飯,他都很會照顧我。”

 

 

真正的教養是什麼?

有人說,教養就是一種文化和品德修養。

有人說,教養是由內而外,在人生修行中積澱出的德性。

有人說,教養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其實,教養並不高大上,直白地說就是:心中有他人。

一個人吃飯時的細節,往往會出賣他的教養。

有教養的人,點菜時不會只考慮自己的口味,更會考慮其他人的飲食習慣;

有教養的人,不會把喜歡吃的菜總是往自己這邊轉,不會在盤子裡來回翻騰,不會吃東西時嘖嘖有聲;

有教養的人,不會在服務員面前高高在上,吆五喝六,頤指氣使;

有教養的男人,不會只顧自己嘴上爽,與在場的女士說些不雅的段子。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我們考慮自己何其多,考慮別人卻何其少。良好教養表現在我們能把這一事實隱藏起來。”

教養不是方法論,而是生活本身,它蘊藏在生活中的一個個細節裡,體現在一蔬一飯、一言一行中。

 

 

 

 

看清一個人,跟他吃頓飯就行了

在雜誌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碧桂園的“掌門人”楊國強在創業之初,曾向一位姓趙的老闆求助:“我在廣州番禺有一塊地,但技術和資金上都還有困難,能不能一起合作?”

趙老闆知道楊國強出道不久、沒什麼背景,就推辭說:“我再考慮一下吧。”

之後不久,在一次宴會上,趙老闆看見楊國強和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坐在一起。這位董事長向眾人介紹:“這是我的堂弟楊國強,希望各位今後多多關照。”

當時,趙老闆正好有個大項目需要那位董事長幫忙,於是趙老闆連忙大聲說道:

“我和國強有過幾次接觸,小伙子頭腦靈活,前途無量啊!我正準備和他合作開發廣州番禺那塊地呢。”

楊國強喜出望外:“我這邊一定全力以赴!”

飯局後的第二天,楊國強就馬不停蹄地把資金和工人準備妥當,可結果等來的結局卻是:趙老闆說不合作了。

事後,楊國強才得知,堂哥沒有幫上趙老闆的忙,趙老闆也就不打算幫自己了。趙老闆在宴會上的話,不過是為了取得堂哥的好感,逢場作戲罷了。

後來,業內不少人都通過飯局發現趙老闆做人不厚道,也漸漸遠離了他。

現實生活中,如趙老闆這樣“見風使舵”的人物,在各種各樣的飯局上並不少見

他們自詡為社會閱歷豐富,善於在酒桌上察言觀色、見機行事,誰對自己有好處就往上靠,誰幫不上自己就拒人千里,小算盤打得啪啪響。

他們飯局上說的是一套,飯局後做的是另一套,言行不一,毫無誠信,把別人當猴耍。

其實,誰比誰能傻多少呢,他們在飯局上逢場作戲的做派,別人最終會看得一清二楚,自以為耍了別人,結果卻常常耍了自己,很多時候對方不拆穿,也只是為了給彼此保留臉面而已。

 

 

美食家蔡瀾有句話說得很精彩:

“職場上,生意場上,人難免披上一層謹慎的外衣,而飯局是一個人最放鬆最無法偽裝的時候。三兩小酒下肚,推杯換盞間,本性便顯山露水。 ”

飯局上,能讓人覺得盡興的,不是飯的檔次,而是人的層次;不是酒的價錢,而是你的品性。

飯桌前,的確會暴露一個人的教養、品質、格局。

所以說,要看清一個人,只要和他吃頓飯就行了。

“吃相”太差的人,趁早遠離。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