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必須要經歷的四種失去

人生下半場,必須要經歷的四種失去
value101 2020-11-24 檢舉

 

孩子走向未來,父母只能目送,一程又一程。

無論多不捨,都要含淚笑著放手,並在心裡默默祈禱和祝福。

這種失去,孕育著希望,也許是中年人最心甘情願的一次放手。

人生下半場,必須要經歷的四種失去

 

健康悄悄溜走

人到中年,很多人忽然意識到,自己不禁累了。

以前熬個通宵,凌晨洗把臉,可以繼續做好第二天的工作,如今,偶爾晚睡一回,好幾天緩不過神;

以前一年到頭也吃不了幾片藥,現在各種健康問題層出不窮:經常失眠,血壓血糖忽然高了,腰酸腿疼成了家常便飯,牙齒開始怕冷熱酸甜了……

放眼周邊,那些熟悉的中年人,幾乎沒人能倖免於難。

人生下半場,必須要經歷的四種失去

 

一年前,我聽著周圍的人慨嘆這些“人到中年,身不由己”的話,還在心裡竊喜自己“身體倍棒,吃嘛嘛香”,所以,冬吃雪糕夏吹空調,該熬夜熬夜,想吃啥吃啥,百無禁忌。

直到去年冬天,我突發闌尾炎,住進醫院。

雖然手術順利,恢復也不錯,但是之後明顯感覺精力大不如前。

不得不繳械投降,開始善待在人間風吹雨淋幾十年的凡體肉身。

村上春樹說肉體是:“每個人的神殿,不管裡面供奉著的是什麼,都應該好好保持它的強韌、美麗和清潔。”

而這個善待和保持,其實應該從年輕時開始。

大衛·凱思樂在《人間生死書》中說過:“失去是複雜的,且極少毫無緣由的發生。”

尤其對於健康來說,往往是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因此,不要仗著年輕,就無節制地熬夜,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不斷給自己加碼。

不理性的拼命,會讓身心緊繃,繃著繃著,就斷了。

李開復曾在《向死而生》裡反省自己:過去沒日沒夜的拼搏,此刻換成了一次又一次,跟死亡之間的討價還價。

為了避免類似的悲劇重演,關愛健康,從當下開始。

合理飲食、適當鍛煉、不熬夜、保持好心情,無論難易,貴在堅持。

人生下半場,必須要經歷的四種失去

 

與父母的別離

前幾天,去參加一位朋友母親的葬禮。

葬禮上,那個一向老成持重的中年人,淚流滿面,哭得像個孩子。

一遍又一遍說著節哀順變的話,自己的眼淚卻也忍不住淌下來。

人到中年的我們,是不是無論如何不捨,無論怎樣努力,都要學會面對與父母的別離?

40歲以後,好像每年都要參加幾場葬禮,逝者大多是親戚、朋友、同事的父母。

當初無所不能的父母老了,他們不再走路帶風,不再硬朗結實。

一場微不足道的感冒、一次意外跌倒、甚至一次再正常不過的睡眠,就可能就成為此生他與這個世界的無聲告別。

人到中年,無論是成功人士還是普通人,大多見過一些生老病死,但是,事到臨頭,還是沒有誰能看透生死。

提起演員鄧超,人們往往想到他詼諧搞笑的樣子。

但是,前年父親節,他的一則微博,曾看哭無數人。

是寫給他去世父親的。

人生下半場,必須要經歷的四種失去

 

“爸,剛剛試著給你撥了一個電話,已經是空號了,好希望電話能通,哪怕是陌生人,我會聽很久很久, ,節日快樂,愛你!”

鄧超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從小十分叛逆,與家教嚴格的父親水火不容,兩人的關係曾一度降到冰點,相對無言。

長大後,他終於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開始發憤圖強,演藝事業越來越好。

正當他想好好孝順父親的時候,2011年,父親卻患尿毒症去世。

子欲養而親不待,大概是這世上最大的憾事了。

所以,當父母健在時,我們必須格外珍惜。因為,父母每天都在悄無聲息地老去,與他們的此生離別,隨時都會到來。

生前盡孝,勝過死後嚎啕。

既然這種離別是必然,除了對他們好一些,更好一些,還要盡力過好自己的人生,讓父母安心。

這樣,才能坦然面對終將到來的離別,不必懊悔不已。

人生下半場,必須要經歷的四種失去

 

這個世界的常態是,給你一些東西,過一陣子,再拿回去。

長大以後,我們終究要學會面對這些失去。

在某種程度上說,正是這些失去,使我們真正成為一個成熟睿智的中年人,目光遠大,無憂無懼。

餘生,願你珍惜擁有,無懼失去,過好當下,與這個世界溫暖相擁。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