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騷效應:讓對方說出自己的不滿和意見

牢騷效應:讓對方說出自己的不滿和意見
value101 2020-11-22 檢舉

 

 

3.牢騷的產生與個人的認知結構和責任感有關 認知結構是一個人所具有的 全部知識的內容和組織 ,認知結構的複雜程度,從某種角度分析,對於情緒體驗以及心態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認知結構複雜度的表現之一是看問題是否善於“從多維度進行評價” ,認知結構越複雜,對人對事越善於從多方面進行分析評價,這時所產生的情緒體驗就越溫和,也不會急著下定義。


相反, 認知結構越簡單,對事物進行評價所產生的情緒體驗就越發的強烈 ,認知表現看問題也是只會從單方面面去觀察,抱怨,牢騷不滿甚至憤恨等不良心態也就越容易產生,而且遇到急事容易著急下定義。


同時, 責任感是指個體對自己面對所發生的事情,持有的態度,責任感的強弱度影響著對事物的看法以及隨之採取的行動。


有責任感的個體能夠自覺又心情愉快的做好自己的份內事,不僅如此,還能幫助別人完成他們的任務,因為這類人覺得自己在過程中也能學習,既對自己負責也對別人負責。
而沒有責任感的人則對什麼事情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往往對自己的本職工作還推三阻四,更不用說別人的事情了,稍有不順就牢騷滿腹,抱怨不斷。


所以,一個有良好認知結構的人往往能從各維度去分析問題,然後從整體去處理問題,富有責任感地個體更會責無旁貸地擔當起重任,那麼牢騷就不會在這樣的個體身上出現。


當然,牢騷的產生也和個體的其他因素有關, 比如性格,情緒,能力,價值觀 等等, 還有社會因素。
總而言之,牢騷是一種心態的表現,也是社會中普遍的生存現象, 牢騷的產生和個體本身特徵密切相關,個體對自己的認知程度關係著牢騷問題能否很好的解決 ,同時社會的文化素質,文明程度也對牢騷的形成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牢騷效應:讓對方說出自己的不滿和意見

 

03“牢騷是一種循環”。

牢騷帶一定的傳播性,它可以讓一個人進入“負循環的狀態中,無限循環牢騷,產生抱怨而最終放棄某些事情的投入”。


也可以讓人從 “牢騷中” 積極的走出來,積極的面對困難而不放棄最終堅持下去,這一方面 取決於自己發洩受眾的對像是誰 ,另一方面取決於“ 別人是否對自己有一定的正向性引導”。


1.牢騷的負向循環 在我原來工作的時候,認識一個同事,他最大的毛病就是抱怨,當一件工作沒有做完,就在那裡 哎呀天吶,這個事情好難啊,什麼時候可以完成,領導為什麼交給我呀。


哎呀,明天還有一大堆東西要弄等,嘴裡滿足的牢騷,抱怨身邊的一切,他的個人狀態也不是太好,有時到公司經常是一副沒有睡醒的“狀態”,身邊的其他同事也離他很遠,不願意和他相處。


要知道,牢騷真的會傳播的,當自己因為一個困難而不能前進的時候, 你找到的交流對象同樣層次不高,那麼就會產生“負向”到“負向” ,最終“算了吧”,放棄的結果。
就像上學時期,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學生說,聽什麼課,曠課去玩遊戲去,如果一個人的慫恿不能讓你動搖, 當身邊有2-3個人同時這樣,自己就會被影響 ,牢騷就是這種非常典型的症狀。
當別人抱怨工作困難時,如果你跟著一同抱怨,最後產生的結果無非就是“不做了”“辭職算了”,最終你會發現, 所遇到的困難沒有解決,只是自己選擇了逃避罷了,而輕鬆的路就是一場下坡路。


你能保證下次不會遇到“同樣的場景”嗎?顯然不能,抱怨是對自身無能,又不願意承擔責任,所以用負能量的句子來推卸掉,讓自己獲得心靈的自我安慰。
一個人越喜歡抱怨,負能量就會越來越多,由此就會不斷地陷入“悲觀”的狀態中,覺得身邊的一切都看不慣, 其本質是心胸太狹隘,看到的視野不夠大而已罷了。

牢騷效應:讓對方說出自己的不滿和意見

 

2.牢騷的“正向性” 如果我們認識到“牢騷”對自己做事或者成長產生了巨大阻礙,就需要及時地做出“調整”策略, 大部分的牢騷抱怨者期待的並不是“回應的內容”,而是“回應問題”的本身。


其實回答的什麼都是無關的,他們本來就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且注定要自己解決問題, 牢騷只是對困難的一種“表現特徵而已”。
牢騷走向正向性需要“自我條件”與“別人引導”兩個方面。


自我調節有這幾方面特徵:
當遇到困難問題發牢騷的時候,自律的人大腦會有兩種選擇, 牢騷是在左腦與右腦當中抗衡 ,當 左腦因為困難產生牢騷反應時,右腦會立刻發出“不行”的指令,然後指示身體不要這麼做。
如果左腦發出困難指令,右腦不能夠克制,就會形成 “放棄的指令” ,所以本質牢騷是一種自我 “意志的抗衡”


其次就是“目標感”與獎賞機制 ,因為目標是驅使一個人前進最有力的動力之一,當某件事情的完成可以讓自己獲得“精神上的滿足”“物質上的滿足”,當下右腦“克制牢騷”的指令也會戰勝左腦。


別人引導的對“牢騷”的重要性:
若一個人因為各種小問題發生的困難而發牢騷,那麼傾聽者對“牢騷”發出人也起到至關重要的決策。
當傾聽者說: “發牢騷沒有用,你得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牢騷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那麼可能“發牢騷”的人,就會改變自身對事物的看法。
有些牢騷代表著顧慮,負責任。
就像我們的父母經常說:“我為了你操心呀”,像這種牢騷就沒有對錯之分了,它只是一種內心的宣洩方式,合理地引導宣洩,更有利於 “發牢騷的人” 放下顧慮去做事情。


牢騷效應:讓對方說出自己的不滿和意見

 

04“發牢騷的人如何應對”。

我的情緒為什麼會被他人“左右”,這是多數愛發牢騷的人遇到的現狀 ,因為愛發牢騷的人一般都過於關注別人對於自己某些事情的反饋和感受,而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


溝通是一種機制也是一種“工具”, 良好的運用“溝通”的能力,可以化牢騷為動力 ,那麼面對愛發牢騷的人,我們該如何應對,並且可以幫助改變其不良的習慣呢?


1.學會傾聽“問題”所在 對於“牢騷”發出者來說, 多數的傾聽人很容易失去耐心,覺得這個人很煩,甚至害怕和他說話 ,因為他缺乏了安全感,焦慮,害怕,所以才唆使他不停的去強調內心想要表達的想法和情緒。


而這些情緒也希望被傾聽者能夠理解和接納, 當“牢騷發出者”感到自己所表達的內容沒有被得到接納甚至解決的時候,他們就會開始找身邊最親的人再次吐槽。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不幸成為一個“傾聽者”,安慰就很少起到作用,更不要企圖直接了當地去改變他當時的內心想法了,這只會讓他更加的煩惱和暴躁。
你要很自然地去傾聽, 在某些事情上並且點頭認可 ,就可以在困境當中發揮神奇的作用。
事實上, 每一個牢騷發出者最希望傾聽者了解他們的感受有多糟糕,僅僅也只是想讓你接納他的想法,得到認可而已。
發牢騷的人通常無法改變這種局面,但是你的積極傾聽,能讓他的情緒得到釋放, 得到理解和接納後,他也會對遇到的事情得到“釋然”,從而放下這個所謂的包袱。


不再一而再再而三的囉嗦地向你重提,因為他也不想當個令人討厭的人, 當然你的接納和理解,會讓他對你更加的信任和親近 ,減少感情的摩擦,更是促進同事,朋友感情的一個粘合劑。
所以,遇到牢騷的人,不要顯然而然地用 “愛發牢騷,我不喜歡” 這個主觀思想來左右你的情緒,這裡可以用一句: “我理解你”,“沒關係,慢慢來” 。

牢騷效應:讓對方說出自己的不滿和意見

 

2.給予“引導”解決方案 當牢騷闡述者對於“現狀不滿”,用力地去表述完,我們不能“理解,沒關係就結束了最終對話, 我們要學會給牢騷提出者引導正向性行為的路徑上去。


比如在員工談話中,我一般分為這幾個步驟:
你的感受和行為是什麼? 這句話會讓對方說出他對某件事情的做法,以及別人的看法,描述出自己的感受,有利於牢騷闡述後心房的打開, 讓他更容易相信你在用心的傾聽,並且給予“有意義的指導”。


站在別人的角度,你是如何想的? 這句話更有利於讓牢騷者去瞬間思考,別人會怎麼看這個問題,現狀,別人對我的做法是否能夠接受,達到反思的效果。


如何調整自己,下一步怎麼做? 發牢騷的最終目的只是簡單地“抱怨”,這一步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多數領導者喜歡在和“牢騷者” 溝通後告訴他你該怎麼做,其實這種效果並不是最佳的教練狀態。


應該引導他自己說出 如何調整,下一步怎麼去行動 ,若行動中遇到問題找誰去求助,而不是一味地發牢騷,而這一切才是引導性方案,讓一個人成功的跳出“牢騷效應”。
寫在最後:
人有各種各樣的願望,但真正都能達成的卻不多。
對於那些未實現的意願和沒有滿足的情緒,千萬不要壓制 ,而是找到合適的人進行宣洩出來,這對人的身心成長,工作效率提升都非常的有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