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會取代安卓嗎?

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會取代安卓嗎?
value101 2020-10-18 檢舉

 

— 4  —

四大護城河


在了解怎麼形成生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個概念: 護城河

巴菲特先生曾經說過,想要成為行業巨頭,獲得超額利潤,必須為自己的公司挖護城河。

今天你所能看到的所有很難被超越的公司,都在早期建立起了自己的護城河。

那一個公司可以有哪些護城河呢?

有四個:無形資產、成本優勢、轉換成本和網絡效應。

我們上面講的專利壁壘,就是無形資產護城河中的一種。

除了專利,無形資產護城河還包括品牌和法定許可。

品牌的關鍵,不是知名度,而是是否佔領了消費者心智,並且因此擁有了定價權。

比如蒂凡尼。

它的珠寶就是比別人貴,但你總覺得人生重大事件不買它,就不太對。

那什麼是法定許可呢?

為什麼過去父母總想把子女送到銀行工作?

因為錢多活少離家近。

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會有錢多活少離家近的職業?

因為享受了超額利潤。

為什麼銀行能享受超額利潤?

因為這個行業有法定進入許可。

因為各種原因獲得法定許可,進了圍城的人,非常令人羨慕。

類似的行業,還有澳門的賭場,大陸的電信,以及各國的石油。

第二道護城河,是成本優勢。

什麼叫“成本優勢”?

就是我成本比你低,所以賣得比你便宜,還能有錢賺。

你也降價試試?你一降價就虧損,因為你成本高。

因此,你賣貴因為沒人買,就會死;你賣便宜因為不賺錢,也會死。

這就是成本優勢。

第三道護城河,是轉換成本。

我是百度雲的用戶,一直用得很順手,所以還付費成為了它的超級會員。

後來,騰訊也出了款“騰訊雲”,也很不錯,價格甚至更優惠。

但是,我卻完全不為所動。

為什麼?

因為我已經在百度雲上有800G 內容。我要把這800G 內容,從百度雲搬家到騰訊雲,天啊,這個“轉換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第四道護城河,是網絡效應。

什麼叫網絡效應?

我們在《5分鐘商學院| 基礎篇》學過,

網絡效應,就是某種產品對一名用戶的價值,取決於使用這個產品的其他用戶的數量,用戶越多,越有價值;越有價值,用戶越多。

一旦用戶總數突破一個臨界點之後,就會最終進入“贏家通吃”的狀態。

這時我們會說,這個領域“格局已定”。

比如微信。

使用的人越多,對你就越有價值,當好友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你們之間就形成了一張錯綜複雜的網絡。

就算有一天,你打算從微信換到另一個更好用的社交軟件上,也很有可能因為大部分朋友都在微信上,而不得不回來。

 


 

— 5  —

形成生態

我們剛才說,如果適配的難度是1000,那麼形成生態的難度就是10000。

在生態級,華為遇到的真正挑戰,就是網絡效應。

Windows 已經在PC 操作系統市場形成了網絡效應,安卓和iOS 已經在手機操作系統市場形成了網絡效應。

華為作為一個後來者,即便開發出了自己的PC和手機操作系統,但想要打破Windows 和安卓的網絡效應,形成自己的生態,可以說幾乎無法做到。

為什麼?

我們前面說過,操作系統只是一個“翻譯官”,本身不解決實際的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是操作系統上的app。

你今天做出一個新的操作系統,用戶還不多,用戶不多,就沒有人願意為你的操作系統開發app,因為覆蓋不了開發成本。

而沒有人願意為你開發app,就更不可能吸引更多的用戶。

惡性循環。

微軟曾經在PC 時代那麼成功,可是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因為蘋果和安卓都已經形成自己的網絡效應,微軟就很難跟他們競爭。

怎麼辦?

微軟當初做Windows phone 時,想了一個辦法。

找到iOS 平台上做得最好的50個APP 廠商,說:你們幫我的Windows phone 開發app,所有的開發費用,我來出。

可是,雖然app 開發出來了,用戶增長還是很緩慢。

後續app 更新需要大量費用,微軟一旦不再投錢,好不容易積累的用戶就會馬上流失。

最終,微軟的Windows phone 還是沒有形成自己的生態。

網絡效應一旦形成,就幾乎不可撼動。

 


 

— 6  —

我在下個時代等你


如果說開發一個軟件或者應用的難度是10;

那麼開發一個操作系統的難度就是100;

適配所有機型的難度就是1000;

而最終形成生態的難度就是10000。

在做PC 和手機操作系統的這條路上,華為會迎面遭遇兩條巨大的護城河:專利壁壘和網絡效應。

在今天這個時代,想要跟那些擁有專利壁壘和網絡效應的巨人競爭,幾乎注定失敗。

那怎麼辦?

也許華為的最佳策略不是超越這些巨人,而是一路狂奔,到下個時代等著他們。

什麼意思?

微軟是PC 時代的霸主,已經擁有了專利壁壘和網絡效應,那我蘋果打不過他了怎麼辦?

我做個東西叫智能手機,到移動互聯網的世界等著你,等你來到移動互聯網的時候,我早已建成了自己的生態。

蘋果成為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霸主,已經擁有了專利壁壘和網絡效應,那我微軟打不過他了怎麼辦?

我做個東西叫做雲計算,到雲計算的世界等著你,等你來到雲計算的戰場時,我也早已建成了自己的生態。

---

既然打不過,那我就不打了。

一路狂奔,我去下個時代佔領領先優勢,在下個戰場等著你。

華為的5G,其實採用的就是這個策略。

2009年,國家剛剛給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發放了3G 牌照;

2009年,TD-SCDMA 正式進入商用;

2009年,大家還在討論“3G 什麼時候普及”;

2009年,華為開始研究5G;

而那個時候,人們對5G 還一無所知。

正是因為在3G 還沒有普及的時候,華為就開始佈局5G,所以10年後的今天,華為才能在5G領域遙遙領先。

在這10年中,華為在5G 組網架構、頻譜使用、空口技術、原型機實現和外場驗證等多個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它所創新的Polar Code、F-OFDMA 新空口、UCNC 上下行解耦等技術成為了5G 的核心技術……

據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統計,截至2018年6月,華為在全球5G新空口和新核心網領域的標準專利數量均排名世界第一。

提前十年,華為就站在了下一個通信時代的塔尖。

 


 

— 7  —

鴻蒙是為下一個計算平台準備的

 

正如5G 策略體現出來的一樣,華為一直都是韜光養晦的。

鴻蒙操作系統其實也是如此。

它和5G 一樣,都是為下一個時代,為下一代計算平台準備的。

計算平台的遷移(從桌面時代,到手機時代),是戰場的遷移,新戰場,會誕生新的王者。

今天,一個全新的計算平台正在浮現:萬物互聯,比如手錶,空氣淨化器,智能行李箱等等。

萬物互聯的設備量,遠遠大於手機的設備量,更是遠遠大於PC 的設備量。

誰能佔據這塊沒有競爭對手的空白市場,在新的計算平台,誰就能成為新的王者。

今天這一塊市場有兩個主要玩家:華為鴻蒙,谷歌Fuschia。

而華為真正的策略,就是用鴻蒙佔據萬物互聯計算平台。

這就像安卓不關心Windows 有多強大一樣,鴻蒙可以不關心安卓有多強大,因為它們是不同的計算平台。

我們可以勾勒一幅圖像:

PC 時代操作系統:Windows + MacOS;

手機時代操作系統:安卓+ iOS;

萬物互聯時代操作系統:也許會是鴻蒙,和谷歌的Fuschia。

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性,這裡面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但是在PC 時代、手機時代,早已關閉的可能性的窗口,已經打開,能不能成功,要看華為在空白戰場建立生態的速度。

所以,鴻蒙真的有可能,成為一款真正的操作系統。

但不是取代安卓。

 


 

最後的話

 

以前我們說,打敗安卓的,一定不是另一個(another)安卓,而是下一個(next)。

鴻蒙,Fuachia,都有可能是那一個,微軟、小米也在跑道上。

在萬物互聯計算平台,發令槍剛響,華為暫時領跑,但是不是能持續領先,還要緊張觀看。

祝福華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