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心安理得的「不努力」

如何心安理得的「不努力」
value101 2020-09-22 檢舉

 

注意啦:這部分我不是要說“勞逸結合可以有效恢復注意力”(雖然它也是正確的),我想說的是,“一直努力工作、超長時間的聚焦,會讓人錯過真正重要的事情!”

這個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

要從大腦的功能 說起~

在《如何打造你的最優工作節奏》這本書裡,作者,也是哈佛腦科學家,用將近20年的研究證明了 :那些能高效、高質、有創意地完成工作,並且能很快做出成績的人,是因為他們恰巧利用了 大腦的認知天性,建立了科學的工作節奏

其實我兩年前在文章裡也寫過:我們睡覺的時候,大腦並沒有休息,而是在做信息鏈接和信息處理。假設我們某天早上醒來,突然把好幾天沒想通的問題想通了,那是因為在睡覺的時候,大腦把你最近接觸的、和這個問題相關的線索,都匯合了起來,找到了解決的出口。

在剛知道大腦的這個功能之後,我每次有想不通的問題,都會期待睡覺的時候能捕捉到靈感。但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更深刻地明白了,其實和睡覺類似的休息活動 ,比如:打個盹兒、發會兒呆、自言自語一陣子、做做白日夢.. .等等

這些我們看起來好像什麼都沒做的活動,其實正是給予大腦時間,讓它安安靜靜處理信息,自主思考。所以從效率的層面來講,主動規劃休息時間,其實是為了給大腦爭取時間。

再來,心安理得休息的第三點:多年實踐經驗證明,時間越短,工作效率越高。

如何心安理得的「不努力」

 

就簡單拿我自己的數據來舉例子。

今年我的更新頻率不是降低了嘛,3天1篇文章,本以為這樣可以讓我時間更充裕,把文章打磨的更好,但更多情況下的事實是:因為我覺得還有時間,所以我就會一直拖一直拖,拖到最後一刻...

所以也有人會說,想要提升效率,最好用的一個辦法,就是把截止日期提前!

好啦,在苦口婆心地說了3個原因之後,接下來就是把工作和生活分開,過得爽歪歪的具體方法啦。

如何心安理得的「不努力」

 

直接來分享我最近在持續使用的新策略:「75-30-45-15」聚焦散焦作息法。

在這個策略裡,所謂的聚焦就是指“專注”,散焦就是指“休息”。

它的意思是:

每天早上起床、開始工作之後,先設置一個75分鐘的專注倒計時。等75分鐘結束之後,就停下來,喝喝茶、發發呆,休息30分鐘。

然後呢,把這天剩下的時間,都劃分成「每聚焦工作45分鐘,就暫緩休息15分鐘」的模塊。

等等!為什麼第一個專注的時間段是75分鐘,而其它專注的時間段是45分鐘?

因為自然狀態下,人在上午的時候是專注力最高的時候,所以每天專注的第一個時間段可以比其餘的稍長一些。

其實在第一次看到這個作息節奏的時候,我會覺得有點浪費時間:有必要嗎?這樣下來每天休息的時間太長了吧?!

其實並不長。

因為真的有研究表明,大多數人每天都把將近一半的時間 花在了和手頭任務無關的精神漫游上。所以,既然這種情況一定會出現,那與其等著它被動的來,倒不如自己主動規劃一下。

如何心安理得的「不努力」

 

但是,在每天30分鐘,和15分鐘的休息階段,也要注意兩點:

第一, 在這種休息時間,不要去聊微信,打遊戲,或者刷視頻,因為我們休息的目的,是釋放大腦,而不是用別的形式佔用大腦。所以這些活動其實也並不屬於放鬆噢。

第二, 據我自己親測,也據《如何打造你的最優工作節奏》裡,作者認為最好的休息方式,除了閉目養神之外,就是與自己的大腦對話。

你可以自言自語,也可以像我一樣,沒事兒就打開印象筆記,碼一碼自己最近對於工作和生活的想法。

其實很久之前,我就有每天隨心所欲寫2000字個人想法的習慣。不過後面事情變多之後,就沒再堅持了,整整停了4個月。

直到前幾天重新開始“自言自語”,才突然覺得:嗯,我腦子裡清爽了好多!

如何心安理得的「不努力」

 

而除了以上這些之外,我現在還把工作地點轉換到了咖啡廳,每天像正常上班一樣9點出門、6點回家、絕對不把工作帶回家,如果非要做點什麼,那就讀讀書,寫寫自我對話~

如何心安理得的「不努力」

 

如何心安理得的「不努力」

 

最後,總結一下:

一直努力,可能並不是好事。它會讓你前進一步,退後兩步;也會讓你錯過真正重要的事,比如,剝奪了大腦處理信息的時間和空間,讓自己總是處於一片混沌之後;

最聰明的工作方式,是根據大腦的認知天性,設計合理的工作節奏,比如:75-30-15-15聚焦散焦工作法

一般情況下,人在上午的時候專注力更強,所以第一個模塊的專注時長可以稍微延長一些,不過,更長的專注時間,也就意味著要對應更長的休息時間。

聊微信、打遊戲、刷視頻,並不屬於有效的休息,因為它們依然在佔用你大腦的注意力;最高效的休息模式是閉目養神,或者自言自語。

 

當你發現自己很容易被壓垮、精力不如從前、總是重複犯錯的時候,就代表你是時候改變生活節奏了。

“聚焦-聚焦-聚焦-聚焦-徹底疲憊” 切換到 “聚焦-修補-聚焦-修補-聚焦” 的模式。手動把“疲憊”從整個公式裡看拿出去。

再補充一下,這篇文章不是在說“奮鬥不對”,而是想告訴大家,要更聰明地努力,聰明地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