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TENET(《信條》)”不用懂科學,讀完這篇就全明白了

看懂“TENET(《信條》)”不用懂科學,讀完這篇就全明白了
value101 2020-09-22 檢舉

 

 

假如所有的物理學都是這樣,那時間的前後就沒有區別。也許在某個那樣的宇宙裡,我們可以一會兒往未來走,一會兒往過去走 ,隨心所欲,就像我們可以一會兒往南走一會兒往北走一樣。

怎奈我們這個宇宙裡,有那麼幾個物理概念,是在乎時間的方向的。熵就是一個。有一條著名的定律說,如果沒有外來干擾,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熵可以增加,也可以不變,但不應該減少 。杯子可以自己摔碎,卻不可能自己從碎片聚攏起來。如果你觀看一段杯子摔碎的視頻,可以輕而易舉分辨出它是正放還是倒放。

那你說,如果我們強行造出了一種熵會自動減少的東西,是不是就能逼著它時間倒流了呢

 

 

 

 

霍金老人家當年就琢磨過這事兒。他曾經設想,你看我們的宇宙現在是在膨脹吧,那如果膨脹到頭了沒準就會開始收縮。膨脹的時候,熵增加,時間指向未來。那麼收縮的時候,是不是熵就會減少,而時間指向過去呢?生活在收縮宇宙裡的人,是不是會越活越年輕?如果嫌宇宙收縮太遠,那黑洞也能製造出類似的場景,進入黑洞的人在被撕碎之前,是不是也能體驗短暫的時間倒流?

很可惜,那一次他被無情地打了臉。同事和學生證明他算錯了,就算是宇宙開始收縮,就算是黑洞裡面,熵該增加還是增加,時間也不會倒流。 好吧,美夢破裂。

但,如果我們就是用未來超科技做出來了自動熵減的東西,會怎樣?

得到的就是諾蘭這個電影了。

看懂“TENET(《信條》)”不用懂科學,讀完這篇就全明白了

電影花絮

局部時間倒流意味著什麼?

時間倒流作為電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視覺上吃力不討好。正反交錯要想不出bug,道具組和特效組都會頭疼到炸。可是逆流看不到爆炸看不到火花,沒有子彈時間那樣懸停360度大迴轉,去不了遙遠過去和遙遠未來,連最爛大街的時空隧道七彩炫光都沒地方塞。科幻迷對這些估計會看到嗨,不過對於普羅大眾可能會需要反應一下,不過也不影響整體感受,電影也巧妙的設置了許多大場面,能夠極其直觀的感受這種正反交錯的奇觀。

我想諾蘭多半是琢磨了這個問題,得出的結論是用增改設定的方式來加視覺奇觀。所以,接受逆轉操作的人,就背上了種種奇怪的限制。

 

 

 

 

道理上,逆熵體和正熵體如果接觸,所有奇怪的事情都會發生在兩者交界處 。我沒進行詳細計算,但很可能可以用這個機製做出永動機,或者至少是幾輩子用不完的能量吧。看來未來的科學被軍工複合體壟斷了,淨想著造大殺器卻沒人琢磨清潔能源。

《信條》裡對於進入逆世界的人有個設定:就是氧氣無法進入反向的肺。所以逆流狀態的人要么戴呼吸面具,要么呆在專門的呼吸室裡。 這成了一個很有效的視覺標記,提醒觀眾主角此刻是正還是逆。

看懂“TENET(《信條》)”不用懂科學,讀完這篇就全明白了

 

另一個增添的設定是同一個人的 正版和盜版……哦對不起,是 正版和逆版不能相遇 。這個設定也挺有趣的。時間旅行故事經常會告誡說不要回去見過去的自己,有的是怕對自己一見鍾情,但更多的會說是產生悖論。好在傳統的時間旅行可以跳去遙遠過去或者未來,避開這個問題。

看懂“TENET(《信條》)”不用懂科學,讀完這篇就全明白了

 

信條裡的時間逆轉因為沒有跳躍,必須是接上的,所以必然會和過去的自己共存在同一時間。對此電影的設定是,可以相見,但絕對不能身體接觸,一碰就正反湮滅boom。所以如果有和過去自己相遇的風險,必須全身上下裹得嚴嚴實實。

這個設定多半是挪用了正物質和反物質那個概念。反物質是真實存在的東西,和正物質其他特徵相同,只有電荷相反,一旦相遇就會湮滅變成能量,導致大爆炸

某些層面上講這挪用出乎意料的合理,因為時間旅行還真的和反物質有個謎之聯繫……理論物理上有個定律說,如果你把一個物體從正物質翻成反物質,左手翻成右手,並且過去翻成未來,那物理定律保持不變。所以電影裡設想的這個時間旅行方式,說不定還真的和反物質有什麼關係。很可惜我刷的時候沒想到這個點,所以沒有註意到主角逆過去的時候左右手有沒有改變。你刷的時候可以留言告訴我一下。

看懂“TENET(《信條》)”不用懂科學,讀完這篇就全明白了

 

最奇怪的一個設定,那就是(輕微劇透)有一場追車戲裡主人公翻車了,漏的油被反派點著了,眼看就要全車燒起來烤死。結果當然是沒有死,但主角卻是在嚴重凍傷的情況下被搶救出來的,因為他時間是反的,所以冷熱也是反的。

如果真的存在一個用火烤反而會降溫的東西,那全世界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都會喜極而泣了,就算不能搞永動機,什麼散熱啊超導啊超流啊玻愛凝聚態啊之類的問題都會變得手到擒來。所以說這個世界不行,拜託大家別倒賣軍火了給基礎科學投點錢好不好啦。

但這個設定雖然奇葩,其實卻是唯一一個堪稱不忘初心的設定。因為熵這個概念,最初誕生的時候就是關乎熱量的,衡量的是一個系統裡有多少熱是“用不上”的,所以翻譯過來造新字用了火字旁。這多半是某個編劇在說,放心,雖然我這裡一切科學名詞都為了劇情服務,但這些名詞本來啥意思我還沒忘乾淨呢。

 

 

 

甭說別的了,

就告訴我這片子能不能看懂吧

《信條》這個片子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確實難懂,比盜夢空間更難。但是我的感覺是,它的主線還是非常清晰的,並且關鍵情節都會正反播兩遍,所以“基本看懂”並沒有那麼難。

當然,實際觀影的時候銀幕上同時發生的事情太多,容易感覺想要追逐支線劇情而心慌,或者被細節的奇怪之處吸引而走神。

所以這也就是我這篇文的根本目的:把基本的時間機制講清楚,並且把那些無關主線的設定都給劇透掉。 而剩下沒講的,就是真的傳統意義上的主劇情,盯准它就至少不會看完還黑人問號。當然殘留的問題必然是有的,如果你看完還有二十個小問題不想清楚不罷休,恭喜你,你已經是個合格的科幻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